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40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步一步来,dsi进气道的事情可以往后稍稍。”

  关于后续计划,常浩南早就打好了腹稿:

  “失稳预测系统和稳定性管理系统都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而我计划在一到两个月时间里完成相关的算法和控制率设计,不可能总是两头跑,所以现在我需要你们派几个熟悉十号工程总体设计,尤其是飞发匹配设计的人来协助我。”

  “多长时间?”

  纵然杨韦已经自认为习惯了面前这个家伙的逆天,但耳朵里听到的内容还是让他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一到两个月。”

  之前在八三工程那边的时候,常浩南就已经习惯了应对这种场面:

  “这样就可以不耽误你们的进度,在发动机地面测试开始之前把这套系统整合到飞控里面去。”

  常浩南之所以这么赶,是因为作为重生者的他通过后来的解密资料知道,歼10的01号原型机从下线到首飞之所以隔了一年多的时间,主要并不是因为流传甚广的三滴油(发现三滴油之后的检修只用了大概十天),而是由于地面试车过程中发生过两次叶片损坏问题,耗费了相当多工时进行修理,最后通过调整进气道的一些细节才通过。

  如果能避免这一档子事,那歼10的首飞其实可以提前到97年下半年的。

  他当然也可以跑到611所,想办法提前把相关设计给完善起来。

  但这么做一样要耗费不少时间。

  相比之下,不如把这个主动稳定性控制系统提前做出来,避免发生那两次叶片损坏。

  如此,既不至于耽误多少时间,还能让611所的设计人员自己发现并解决那个问题。

  毕竟工程领域的有些东西,只有自己错过才会有所体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