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96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尽管工程样机状态还非常粗糙,但仍然可以窥得它们在未来真正定型之后的样子。

  大号的吊舱没什么好说,就是那个缴获品的等比例复制,只是按照常浩南的设计替换了元器件和一部分程序代码而已。

  原本占据吊舱中间位置的合成孔径雷达已经被交给了另外一个组,并且这次测试也不涉及雷达侦察的部分,所以那里被替换成了一个等重且等大的配重块,以防吊舱两头太重中间太轻,在空中出现结构问题。

  而小号的吊舱卖相则要好很多,因为考虑了由战术飞机在机翼下方搭载,因此被设计成了一个周围带有弧度的长条形。

  并且为了保证紧凑性,选择了一个更小体积和功率的冲击发电机,通过两个进气道安装在吊舱尾部而非头部,以免对此处的发射天线产生干扰。

  总体上的外形和前世普遍装备重型战斗机和轰炸机的k/rkl800大型电子干扰吊舱(出口型号kg800)差不多。

  唯一的代价是不能像那个大型吊舱一样完全靠自己供电,还需要载机补充一部分。

  不过对于发电功率为18kw*2的歼8c和15kw*2的歼轰7来说都不是问题。

  更别提未来发电功率高达30kw*2甚至更高的国产侧卫家族了。

  “好东西啊,好东西。”

  常浩南拍了拍面前看着还有点像个半成品的吊舱外壳,心中相当满意。

  前世的华夏海空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海空对抗里都吃足了美国人电子战设备的亏。

  而现在他们虽然也就多了个干扰吊舱,但万事开头难,有了从0到1的突破,后面从1到10乃至再到100也会顺理成章。

  “对了,郭工呢?”

  常浩南刚准备招呼人手进行地面的通电和信号输入输出测试,但左右环顾一圈之后发现没有郭林的身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