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93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电子产业这东西发展速度本来就快,2002年的电科14所能造出预警机雷达,不代表1997年的电科14所也一定可以。

  因此,短暂的犹豫过后,常浩南还是没有大包大揽,选择了相对谨慎的应对方式:

  “虽然我很感谢梁工和王院士您对我的信任,但这种事情我肯定需要一些更详细的信息才能下判断。”

  “搞预警机的核心终究还是搞雷达,运8平台从结构和气动角度上确实有不小的改装潜力,但具体能否成行,还要取决于电科集团方面能否拿出足够紧凑的雷达。”

  说到这里,他先是停顿了一下,又补充一个例子:

  “比如像您刚刚说的圆环工程那种十几米直径的圆盘型天线罩,肯定就没办法装在运8上面,太大了。”

  尽管并没有直接获得什么保证,但王晓模还是从常浩南的语气和态度上察觉到了十分积极的意味。

  说明改预警机的事情在后者心中的可行性其实很高。

  只不过出于工程人员本能的严谨才没有直接给出结论。

  这让常浩南在王晓模心中的评价又增高了不少——

  毕竟是电科集团的院士,并没有像杜义山等人那样直观地感受过对方的能耐。

  虽然有着梁绍修的背书,但是今天真正见面之后,眼前之人的年轻还是让老院士心里有些犯嘀咕。

  搞工程和理论研究还不太一样,一方面需要经验,另一方面也需要头脑的冷静。

  这两样往往都需要随着时间慢慢增长。

  有点类似医生和老师,过于年轻的形象总是让人第一感觉不太可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