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91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并不是之前那种简单的华夏出钱让国外帮忙搞研发的“合作”,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各取所需。

  由于时间限制,报道中当然不可能提到双方协议的全部内容,但却包括了其中最关键的两个部分。

  也就是双方会共同建立一个航空气象研究中心,用于增强飞行器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安全性,以及空中客车将在华夏建设其规划中的“亚洲总装中心”,项目选址以及与航空制造无关的厂房和配套设施建设全部由华夏方面完成。

  总装中心最晚将于1999年12月31日之前动工,完工之后将由华夏航空工业总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共同管理,预计将会降低销往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客机产品大约6%到8%的成本。

  caac和jaa关于支线飞机适航标准互认的事情,因为事关重大,而且还有一些细枝末节的技术问题在谈,所以并没有出现在这次的新闻中。

  不过就算是目前透露出来的部分,结合电视画面中丁高恒跟jaa以及空客方面的代表围在一起其乐融融签字的画面,也足够令人震撼了。

  外人乍一看之下,或许会觉得这好像跟十来年之前在沪飞建立的麦道md82总装线情况差不多。

  不过,只要稍微懂行,或者稍微敏感一点,就会发现新闻背后透露出的几个要点。

  比如这次出面跟欧洲方面谈判和签署协议的不再是民航局,而是国防科工委。

  也就是说,华夏这边负责对民用航空工业发展进行规划和统筹的部门已经正式切换了。

  如果有更敏锐一些的人,就会意识到,把这个空客亚洲总装中心放在华夏,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总体上肯定还是华夏方面受益更多一些。

  而欧洲方面肯定不会是做慈善的,任何协议能够达成,一定是有对双方都有利的部分。

  因此,唯一的可能就是,前面那条合作建设航空气象研究中心的内容,实际上对欧洲更加有利。

  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事情。

  过去二十来年间,包括华夏自己人,只要提到产业优势,无非就是翻来覆去的两点,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大量劳动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