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52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员到齐之后,作战会议很快开始。

  一名巴空军准将站起身,从公文包里掏出了厚厚一沓文件,然后按照次序在每个人面前发了一份。

  尽管是汉英双语,不过翻译水平确实有些一言难尽。

  郑良群和陈家亮都是在接到此次任务之后临时抱佛脚学的英语,两个40来岁的中年人,拼了老命没日没夜地硬啃单词,也就是能听懂一些最简单的指挥口令。

  好在那名准将随后又站上讲台,对着一张大比例地图开始进行详细介绍。

  两个人戴上面前的耳机,里面随之传来华夏方面翻译的声音。

  计划的核心部分是并不算复杂。

  虽然红旗2乙a的导弹发射阵地很难轻易转移,但其从snr-75扇歌改进而来的新型火控雷达本身其实只需要一辆拖车和一辆电源车就能带走。

  三倍音速中队的米格25是最古老的米格25rbk,没有装备雷达,也未经过后续升级,其雷达告警接收机(rwr)只能感知到自己已经被锁定,但无法得知是否有导弹发射,位于军事分界线以东的地面雷达也没办法越过崇山峻岭看到兴都库什山脉的情况。

  所以其飞行员在座舱里是接近于两眼一抹黑的情况。

  只要让那部火控雷达在米格25的新路线中途设伏,就可以让对方以为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防空导弹阵地,从而多进行一次转弯,以规避可能存在的拦截射击。

  根据前面几次经验,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印军的米格25在转弯过程中速度损失会非常严重。

  而这就是两架歼8c的机会。

  当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由于两国空军之间并没有联合指挥能力或者通用数据链,因此需要靠语音进行引导,而歼8c与米格25几乎全程都在两倍音速以上飞行,靠语音报坐标的功夫,飞机就能窜出去几公里远,机载雷达的作用范围又比较窄,所以很容易错失目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