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9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换句话说,完全是靠着常浩南自己能力的提升而出现的。

  ……

  在这样一次“顿悟”之后,常浩南对涡喷14的改进工作更加得心应手起来。

  根据当初的故障分析,喘振诱发的位置在高压压气机的二级转子叶片上面。

  因此他后面的弯掠设计优化主要针对的也是总共7级高压压气机的动叶叶栅,对于主要作用是进行来流压缩的静叶叶栅并未进行过于复杂的修改。

  而恰好,那道神奇的s型射流缝可以被设置在静叶叶栅上。

  这让两路并行的分工方式成为了可能。

  开发进度*2

  于是又过了仅仅半个月,一个几乎崭新的涡喷14发动机设计方案终于被呈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虽然由于项目进度的问题,燃烧室和涡轮的设计并没有变化。

  但是,作为核心机三大部件之一的、也是涡喷14过去最令人诟病的高压压气机部分整个翻天覆地。

  与设计方案一同提交的,还有常浩南带着数字化设计组花费一周多时间肝出来的压气机性能及流场结构示意图。

  以及这次大尺度设计改进的最根本目的——压气机通用特性曲线。

  相比改进之前,喘振裕度增加了足足25%。

  即便再出现跟上次01号原型机情况类似的恶劣工况,新的涡喷14发动机也能够在共同工作线上维持正常工作,而不至于发生喘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