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54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即便这种变化看上去非常明显也一样。

  比如fc1枭龙战斗机的01号和03号原型机,用的还是附面层隔板进气道,从04号才开始换用dsi进气道。

  又比如歼10的01号和03号原型机进气道上方的六根加强筋真的只发挥结构补强的作用,但量产型上则调整了布置方式,顺便增加了扰流作用。

  林亭光今天要测试的内容就跟机翼没什么关系,而是要找到当前飞发匹配设计下的极限飞行包线——

  跟所有的其它设备一样,发动机的工作状况越恶劣,就越容易出现故障。

  而当工作条件达到某一个临界值之后,故障率就变得不可接受了。

  这个临界值的高低也就决定了发动机性能的好坏。

  但同样和所有的其它设备一样,发动机在设计时候确定下来的纸面性能,跟它被制造出来并安装到飞机上之后的实际性能往往是有差别的。

  对于一些稳定性比较好的发动机,比如f110或者f404,两者之间的差别姑且不会太大。

  但对于一些稳定性不好的发动机,比如tf30或者早期型的f100,纸面性能则几乎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并且同样的发动机装在不同飞机上的表现有时候也是天壤之别。

  tf30装在f111上表现不错,装在f14上就完全是灾难。

  所以就需要试飞团队能够精确地确定发动机的实际极限到底在哪里。

  一方面是让作战单位的飞行员知道应该如何确保飞机处在正常工作状态,减少事故率。

  另一方面也是飞出足够的数据,交给发动机设计和生产单位,让它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