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51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概有个600米左右?”常浩南暂时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

  “差不多吧,相比改进之前缩短了也有10%以上。”杨奉畑内心还是有些激动:

  “我们在做风洞测试的时候就发现了,你那个缝翼的后缘外形应该是经过优化的,在启动的时候带来的阻力非常小,现在看来实际情况应该比风洞结果还要好。”

  这一次常浩南只是笑了笑没有开口回答。

  实际上在总共20来天的设计周期里面,他有差不多一半的时间都在优化这个部分。

  前缘缝翼相比于前缘襟翼的最大问题就是启动时候的诱导阻力偏大。

  这飞机要是能力大砖飞也就罢了,偏偏涡喷14在低空低速条件下的推力并不好看,所以阻力还是能减少点就尽量减少点。

  与此同时,正在驾驶舱里面准备进行绕场飞行的付国祥也已经发现了这架改进版飞机与之前的巨大不同。

  从最早的歼8白到改为两侧进气的歼8-2再到目前的歼8-3,他飞过歼8的几乎每一种改进型号。

  但之前的每一种,当速度下降到400km/h以下的时候都会变得非常难以控制。

  实际上就是飞机的升力系数和可用迎角都不理想。

  稍稍一推杆就会因为升力不足而掉高,而如果拉杆又会导致迎角过大进入更危险的失速甚至尾旋状态。

  只有一个极其狭窄的可操作区间能够把飞机维持在可控平飞的状态下。

  如果再遇上个外界气流干扰……

  那这个区间很可能就直接消失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