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7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八三工程对于你来说应该只是个开始,我们期待你能为我们华夏国防工业的进步发挥更大作用。”

  ……

  当天下午,蓉城611所中,坐在办公桌前的卢育英意气风发地拿起听筒,拨通了京航大学杜义山教授办公室的电话。

  就在昨天,包括611所、西北光学仪器厂、黎阳发动机公司在内的9家单位经过讨论之后,一致看好两种歼7f型号的外销前景,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摊十号工程的项目风险,因此决定共同筹集6500万元人民币支持新型号的研发工作。

  这相比他之前开会时所说的5000万经费多了足足30%。

  在眼下这个国防科研经费还并不充裕的年代,有了钱,就是有了底气。

  因此在跟书记林毅春商量一番过后,二人最终决定拨出100万元经费来向杜义山课题组提供一个下颌式进气道飞机总体设计的课题。

  实际上这个意思很明显就是让对方把常浩南派过来。

  “喂,哪位?”

  电话很快接通,那边传来了杜义山的声音。

  “老杜,是我,611所的型号总师卢育英。”

  这个年月全华夏一共也没几个型号总师,因此二人之间自然也是相互认识的。

  经过简单几句寒暄,卢育英直接进入了正题。

  他表示611所现在有一个自筹资金进行的项目,想要给对方的课题组一个总体设计方面的课题,需要让常浩南来611所共同参与项目,总经费是100万元人民币。

  当卢育英说完100万人民币这个数字时,他直接靠在了自己的办公椅上,心中想着杜义山听到这个数字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