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3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这个歼7新改型并没有找到启动用户,所以到目前为止的研发经费都是611所自己挤出来的,搞搞纸面设计和风洞试验还勉强够用,但要想真的造一架飞机出来就是杯水车薪了。

  “没关系,今天下午有一场咱们所和附近兄弟厂所各项目负责人的研讨会,钱的问题,我来解决。”

  卢育英说着把手中的报告装进公文包里,然后急匆匆地离开了风洞测试中心。

  ……

  当天下午,卢育英直接把歼7f的两版设计图、风洞模型和风洞测试结果一股脑地带到了会场。

  “目前对于歼7f改进型的先期设计一切顺利,风洞测试结果表明,其飞行性能相比目前的歼7e型提高明显……”

  “在去年,也就是1995年,以色列就为罗马尼亚升级了一批名为米格21枪骑兵的深度改进型,这证明仍然有很多国家需要一种成本低廉的二代改进型战斗机……”

  “考虑到市场前景,我们又专门设计了两种子型号,也就是雷达直径520mm,可以直接由米格21f或歼7m战斗机升级而来的歼7f1,和雷达直径600mm,但必须全新制造的歼7f2……”

  “在歼7f的研制过程中,我们与京航大学进行合作,第一次尝试采用了全数字化设计方式,大大加快了设计流程,同时也可以为今后其它型号的数字化设计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尽管歼7f型号没有启动客户,但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技术价值,可以考虑以自筹资金的形式进行研发。”

  卢育英的介绍结束之后,场下直接陷入了几秒钟的寂静。

  第50章 抢人

  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由国企或科研院所自筹资金搞研发这种事情,在90年代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物。

  但对于航空工业系统来说确实还没有先例。

  毕竟研发一型飞机的所需要的花费动辄上亿元人民币,而战斗机又不像汽车家电这些商品一样可以进入民用市场流通,拿去外销还要考虑到国际关系的问题不能随便卖,回本的难度很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