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2 / 7)
“那是,我找你来就是为潘毓,你不可能不知道啊。”武思芳撇撇嘴,把话引回到主题上。“我其实很不明白,你从前为什么要和我做朋友,还将潘毓也让给我,害我如今四处为他奔波。” 她懊恼不已,埋怨了一句。
慕容还温和一笑,并不接话。皇帝哪有真朋友?即便开始都是简单的,到后来就不可能再是了。
武思芳见她不答,又接着说道,“君无戏言,你希望我将你当做凌心看?那你可知道,在我心里,凌心是可以直接跟她讲话的人。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说话更会不绕弯子,当然……我也不奢望能和圣上攀交情。我来就是想问问你,你把潘毓弄哪儿去了?能不能还给我?”她直接开了口,也愿意相信慕容还是干脆人,必能给她个说法。
皇帝笑笑,“你倒是个机灵的,就……先关着他罢,是杀是罚还没想好呢。”
“你们不是师兄妹么?那么要好的情分,不至于啊。他犯什么错了?你就这样对他?就算没有功劳,那还有苦劳呢。再说了,胜败那是兵家常事,大不了你再给他一次机会弥补不就完了?何必把脏水都往他头上泼?”一提起潘毓,武思芳总是很难把握自己的情绪,她没把唾沫星子往皇帝脸上喷,真的已经很忍耐了。
“你懂什么?”喝了不少酒的慕容还被武思芳一语戳中心头之痛,微微有些激动,“本来是轻而易举的胜仗,却因为他落得个惨败的下场!十万石粮草,突然就被烧个精光,切断大军供给不算,二十万人马,…….连同镇守在北边的十万,…..如今剩下五万不到了…….折损如此惨重!你可知道我为筹集这些人马粮草,顶了多大的压力?几乎掏空了国库,豁出去背水一战,就是希望永绝后患!”
这场仗对慕容还的打击的确有些大,至今提起来都让她眼圈发热,“如今倒好,大燕哪还有人力和财力再与齐人抗衡?这也就罢了,还带累太后唯一的兄弟死在了敌将的手里,叫他老人家一病不起,魂归西天。…..他潘毓的命是命,难道我大燕三十万将士的命就不是命??你知道我为这场战争有多少夜晚没睡好觉了么?打了几十年到现在还是死不死活不活的,这样常年征战,耗损国力,焉是明君所为??……..你叫天下人怎么看我?”
慕容还在这一刻,仿佛又转变成了皇帝,威仪而发雷霆之势。她从被立为太女那日起,就一直记着祖母武宗皇帝一统天下的鸿愿,从来都是满腔热血,雄心壮志。可真将这万里河山传到她手里,才发现繁华掩盖之下,竟是伤痕累累。别说开疆扩土,就是望月十六州,大燕国北边最重要的天然军事屏障,这些年都不曾拿回来过,双方较着劲儿,你争我夺,谁也不肯松口,时间持久,耗损国力不说,如果不能咬着牙坚持住,就此丢开手,齐国人狼子野心,必会长驱直入,燕国从此门户大开,万里河山再无艰险可守。大燕从北到南直至金流河岸本就是一马平川,到时齐人铁蹄踏遍,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慕容还说得一套一套的,武思芳则听得一愣一愣的。她不否认慕容还是个有责任感的皇帝,胸怀天下,不可能像她这样更在乎儿女情长。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武思芳只能对此表示同情,但绝不会像她一样义愤填膺。
“这哪里就是他的错?你怎么能偏听偏信?四路人马,潘毓又不是最高将领,这样说未免有些偏颇了吧?你当初要是肯给他最大权限,也许事情会有转机,可现在怨天尤人的有什么用呢?”武思芳并没有因为慕容还生气而有丝毫相让。
“…..没错,可谁让他后来擅自做主去救一个死人?一步错,步步错!亏我从来都将他当做自己的亲兄长一般看待,也赏识他是个大将之才,能为我所用。…..所以,他求什么我都答应,我把最大的希望都托在他身上,以为他能掌控局面,还许他特权做监军,可以先斩后奏。…可谁知……!…....嗬,你说的倒轻巧,…..我偏不想饶他,若不是他,我大燕多少好儿女也不会这样白白死了…….你叫我如今拿什么将那四州夺回来?.”慕容还说到痛处,背过身去,缓缓平复着自己的情绪,她不想叫武思芳看到身为一个皇帝的无奈和悲伤。
即便这样,皇帝的行为还是全盘落在了武思芳的眼里。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凌心或者皇帝慕容还的脆弱和伤感,叫她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她想像从前那样,拍拍她的肩膀抚慰她一下,可手伸到半空中终究还是收了回来,只轻声道,“…那啥,打仗那有不死人的?齐国没死人么?看开点吧,这些年死在大燕手里的齐国人也多了去了,…..结果其实还好,就剩下四州夺回来了不是么?胜利在望,不要灰心嘛…..我一个做买卖的都知道,那生意场上有赔有赚,也不见得都是一帆风顺的,活着就得使劲儿拼,输了也不能气馁。…..抛开咱俩的恩怨,凭良心讲你是好皇帝,私底下百姓都夸你呢,如今生活富足,又有盈余,哪有你说的那么凄惨?一鼓作气才是硬道理啊。一个连输都输不起的人怎么能一直赢呢。”
她不会说漂亮的话,只能讲些最粗俗浅显的道理说给慕容还。谁说站在权力顶端的人不可怜?她背负着全天下最大的重担,关键是想卸还卸不掉,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你说得轻巧,这次没有一鼓作气全部拿下,大伤我军元气,哪还有精力再敢这样折腾?战乱频繁,若为此增税加赋,再去募征壮丁,总有民怨沸腾的一天,那时该当如何?大燕已经负担不起任何战争了,若是休养生息,可又给了齐国人喘息的机会,…….你说,我该怎么办?”
你问我我问谁去?武思芳仰面靠在玉阶上,仰望着深邃幽远的高空,“…..那大臣们……都怎么说的?”
↑返回顶部↑
慕容还温和一笑,并不接话。皇帝哪有真朋友?即便开始都是简单的,到后来就不可能再是了。
武思芳见她不答,又接着说道,“君无戏言,你希望我将你当做凌心看?那你可知道,在我心里,凌心是可以直接跟她讲话的人。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说话更会不绕弯子,当然……我也不奢望能和圣上攀交情。我来就是想问问你,你把潘毓弄哪儿去了?能不能还给我?”她直接开了口,也愿意相信慕容还是干脆人,必能给她个说法。
皇帝笑笑,“你倒是个机灵的,就……先关着他罢,是杀是罚还没想好呢。”
“你们不是师兄妹么?那么要好的情分,不至于啊。他犯什么错了?你就这样对他?就算没有功劳,那还有苦劳呢。再说了,胜败那是兵家常事,大不了你再给他一次机会弥补不就完了?何必把脏水都往他头上泼?”一提起潘毓,武思芳总是很难把握自己的情绪,她没把唾沫星子往皇帝脸上喷,真的已经很忍耐了。
“你懂什么?”喝了不少酒的慕容还被武思芳一语戳中心头之痛,微微有些激动,“本来是轻而易举的胜仗,却因为他落得个惨败的下场!十万石粮草,突然就被烧个精光,切断大军供给不算,二十万人马,…….连同镇守在北边的十万,…..如今剩下五万不到了…….折损如此惨重!你可知道我为筹集这些人马粮草,顶了多大的压力?几乎掏空了国库,豁出去背水一战,就是希望永绝后患!”
这场仗对慕容还的打击的确有些大,至今提起来都让她眼圈发热,“如今倒好,大燕哪还有人力和财力再与齐人抗衡?这也就罢了,还带累太后唯一的兄弟死在了敌将的手里,叫他老人家一病不起,魂归西天。…..他潘毓的命是命,难道我大燕三十万将士的命就不是命??你知道我为这场战争有多少夜晚没睡好觉了么?打了几十年到现在还是死不死活不活的,这样常年征战,耗损国力,焉是明君所为??……..你叫天下人怎么看我?”
慕容还在这一刻,仿佛又转变成了皇帝,威仪而发雷霆之势。她从被立为太女那日起,就一直记着祖母武宗皇帝一统天下的鸿愿,从来都是满腔热血,雄心壮志。可真将这万里河山传到她手里,才发现繁华掩盖之下,竟是伤痕累累。别说开疆扩土,就是望月十六州,大燕国北边最重要的天然军事屏障,这些年都不曾拿回来过,双方较着劲儿,你争我夺,谁也不肯松口,时间持久,耗损国力不说,如果不能咬着牙坚持住,就此丢开手,齐国人狼子野心,必会长驱直入,燕国从此门户大开,万里河山再无艰险可守。大燕从北到南直至金流河岸本就是一马平川,到时齐人铁蹄踏遍,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慕容还说得一套一套的,武思芳则听得一愣一愣的。她不否认慕容还是个有责任感的皇帝,胸怀天下,不可能像她这样更在乎儿女情长。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武思芳只能对此表示同情,但绝不会像她一样义愤填膺。
“这哪里就是他的错?你怎么能偏听偏信?四路人马,潘毓又不是最高将领,这样说未免有些偏颇了吧?你当初要是肯给他最大权限,也许事情会有转机,可现在怨天尤人的有什么用呢?”武思芳并没有因为慕容还生气而有丝毫相让。
“…..没错,可谁让他后来擅自做主去救一个死人?一步错,步步错!亏我从来都将他当做自己的亲兄长一般看待,也赏识他是个大将之才,能为我所用。…..所以,他求什么我都答应,我把最大的希望都托在他身上,以为他能掌控局面,还许他特权做监军,可以先斩后奏。…可谁知……!…....嗬,你说的倒轻巧,…..我偏不想饶他,若不是他,我大燕多少好儿女也不会这样白白死了…….你叫我如今拿什么将那四州夺回来?.”慕容还说到痛处,背过身去,缓缓平复着自己的情绪,她不想叫武思芳看到身为一个皇帝的无奈和悲伤。
即便这样,皇帝的行为还是全盘落在了武思芳的眼里。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凌心或者皇帝慕容还的脆弱和伤感,叫她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她想像从前那样,拍拍她的肩膀抚慰她一下,可手伸到半空中终究还是收了回来,只轻声道,“…那啥,打仗那有不死人的?齐国没死人么?看开点吧,这些年死在大燕手里的齐国人也多了去了,…..结果其实还好,就剩下四州夺回来了不是么?胜利在望,不要灰心嘛…..我一个做买卖的都知道,那生意场上有赔有赚,也不见得都是一帆风顺的,活着就得使劲儿拼,输了也不能气馁。…..抛开咱俩的恩怨,凭良心讲你是好皇帝,私底下百姓都夸你呢,如今生活富足,又有盈余,哪有你说的那么凄惨?一鼓作气才是硬道理啊。一个连输都输不起的人怎么能一直赢呢。”
她不会说漂亮的话,只能讲些最粗俗浅显的道理说给慕容还。谁说站在权力顶端的人不可怜?她背负着全天下最大的重担,关键是想卸还卸不掉,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你说得轻巧,这次没有一鼓作气全部拿下,大伤我军元气,哪还有精力再敢这样折腾?战乱频繁,若为此增税加赋,再去募征壮丁,总有民怨沸腾的一天,那时该当如何?大燕已经负担不起任何战争了,若是休养生息,可又给了齐国人喘息的机会,…….你说,我该怎么办?”
你问我我问谁去?武思芳仰面靠在玉阶上,仰望着深邃幽远的高空,“…..那大臣们……都怎么说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