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2 / 5)
自从新路线的第一站落地开始,列车上的贩卖机就被买空了。蒋倩还来不及通知系统补货,就又有很多人一窝蜂地涌向了餐车。
刚开始,这些人还是一份一份地买,只是自己买着吃,后来不知道是哪位天才想到了好主意,越来越多的人直接带着饭盒和家里的锅来十几份十几份的买,在买空了贩卖机以后又直接把餐车买空了。
但对于在餐车工作的黄丽萍等人来说,这却着实算不上个好消息。
以前这种打包带回去的情况虽然也有,但因为晶核充足的人不多,所以也没有这次这么离谱,还算是在餐车工作人员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但现在黄丽萍他们为了餐车不断供,已经是在加班加点的做,但即使是这样,餐车也经常会有供应不上的时刻。
不理解乘客问什么这么做的他们刚开始还劝乘客说饭菜还是新鲜的好吃,没必要一次买这么多。
带着家里的锅碗瓢盆来餐车打饭的乘客们却说,现在温度低,打回去的饭能放很久,不新鲜吃了拉肚子也比没得吃要好。
也是乘客们解释了,黄丽萍和吴师傅他们才知道他们为什么一次性买这么多饭。都知道今年冬天粮食紧缺,所以就想趁着手里有晶核的时候多屯一些吃的。
至于囤了能放多久?以前家里有冰箱的时候冷冻室里的肉能放多半年呢,现在天气这么冷,在室外找个地方放起来存个三五个月不成问题。
冬天不仅粮食短缺,干柴也不好找,所以比起买了食材自己做,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买现成的,回去在炉子上加热一下就行,用不了太多柴火。
至于一号线沿途的乘客,显然也不是没有人想到这个,只是受限于手里的晶核数量,买的没有这么多罢了。
蒋倩也是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这段时间餐车的物资消耗一直在上涨,刚开始她一直以为是开了新线路的关系,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大家都在囤货。
想着星际那里每段时间可以给他们分配到的有限的粮食,她想在在餐车里也设置一个每天限购多少的规则,但是想到在餐车里见到的那一张张饥寒交迫满是风霜的脸,她又狠不下心。
都是为了生存啊……
想到生态车厢里长势良好的粮食,蒋倩犹豫着,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返回顶部↑
刚开始,这些人还是一份一份地买,只是自己买着吃,后来不知道是哪位天才想到了好主意,越来越多的人直接带着饭盒和家里的锅来十几份十几份的买,在买空了贩卖机以后又直接把餐车买空了。
但对于在餐车工作的黄丽萍等人来说,这却着实算不上个好消息。
以前这种打包带回去的情况虽然也有,但因为晶核充足的人不多,所以也没有这次这么离谱,还算是在餐车工作人员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但现在黄丽萍他们为了餐车不断供,已经是在加班加点的做,但即使是这样,餐车也经常会有供应不上的时刻。
不理解乘客问什么这么做的他们刚开始还劝乘客说饭菜还是新鲜的好吃,没必要一次买这么多。
带着家里的锅碗瓢盆来餐车打饭的乘客们却说,现在温度低,打回去的饭能放很久,不新鲜吃了拉肚子也比没得吃要好。
也是乘客们解释了,黄丽萍和吴师傅他们才知道他们为什么一次性买这么多饭。都知道今年冬天粮食紧缺,所以就想趁着手里有晶核的时候多屯一些吃的。
至于囤了能放多久?以前家里有冰箱的时候冷冻室里的肉能放多半年呢,现在天气这么冷,在室外找个地方放起来存个三五个月不成问题。
冬天不仅粮食短缺,干柴也不好找,所以比起买了食材自己做,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买现成的,回去在炉子上加热一下就行,用不了太多柴火。
至于一号线沿途的乘客,显然也不是没有人想到这个,只是受限于手里的晶核数量,买的没有这么多罢了。
蒋倩也是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这段时间餐车的物资消耗一直在上涨,刚开始她一直以为是开了新线路的关系,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大家都在囤货。
想着星际那里每段时间可以给他们分配到的有限的粮食,她想在在餐车里也设置一个每天限购多少的规则,但是想到在餐车里见到的那一张张饥寒交迫满是风霜的脸,她又狠不下心。
都是为了生存啊……
想到生态车厢里长势良好的粮食,蒋倩犹豫着,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