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2 / 3)
黎砚回都知道,她早早地看见了自己的末路,并且日复一日地说服自己接受。她的人生有个硕大的鲜红的倒计时,悬在她的头顶提醒她自由还有多久。在哪个时间该去做什么事,安排得明明白白。她早早地明白,早早地接受,小小地脱离过一段时间的轨道,最后还是要走回大路上的,她已经放弃了挣扎,已经接受了命运。
但赵肆是一束光,从前是,现在也是。她突如其来地闯入她的生活,一次,两次。没有拥有过的人是不会有那般强烈的渴望的。黎砚回前所未有地读到了自己饥渴的心声。那欲望强烈到几乎要打破她给自己设下的所有的限定——一切一切的循规蹈矩不过是为了说服自己去接受去面对,但当她清清楚楚地听到自己对赵肆的欲望之时,强烈的情绪自心底生发冲破了束缚,涌上心头涌上大脑。
她第一次发出了质问,为什么?凭什么?
她过去的人生经验,她查阅过的资料,翻看过的文学作品,都在向她传达成为一个异类会面对怎样的苦和难,所有的规训都在教导她们要顺应期待要和光同尘要做该做的事,却没有人认真在听她们想要的是什么。
是什么?是什么在发出微弱的声音?是什么在一下一下敲打闭锁的心门?是什么让愤怒和不甘充斥躯壳?
重重迷雾里,有什么东西碎了个干净。她一步一步走出来,步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快,她奔跑起来,像一阵风,破开了雾,脚下显现出了路。她知道她想要什么了,从这一刻开始。
如果自由与成为一个异类挂上等号,那就去做个异类好了。
她从不知道人的勇气会链接在另一个人身上,她曾经没有勇气去做的事,因为这个人的存在而突然地不再让人惧怕。她心里那颗种子在得到阳光照耀、水源滋润的时候迅速地生长起来,在很短的时间里长成一棵顶天立地的树,在一片混沌里撑起一个风清云朗的小世界。
原来也不是很困难啊。
黎砚回用了一点时间来梳理自己的思路。她放任自己沉迷在名为赵肆的温暖里,让摇摆和犹豫一点点转变为坚定,就像冬日里触到过阳光的温度,就再也不想回到黑暗的寒冷之中。那些被她刻意装作看不见的东西现在扎眼得不行,让她一刻都不能忍受,她恨不得立时就向全世界宣告她已成为一个崭新的自己,她要与旧的一切陈腐切割干净!
但是她还不能,在那之前她还有很多准备要做,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赵肆是不是愿意同她一样做个异类。
顾蓬教过黎砚回一个道理,任何一个判断都不要依靠感觉去做,而要去论证,好像做一道数学题或者写一篇论文。不是我觉得她好像喜欢我,而是我有若干经过检验的论据来支持她喜欢我这一论点。
黎砚回是好学生,她对顾蓬十分敬仰和信服,顾蓬讲过的每件事她都记在心里,融到自己的逻辑体系里。这个被顾蓬反复提过的知识点,她当然不会忘记。
她转着笔,在脑子里铺开一张纸,左边是正方,右边是反方,自己跟自己打辩论赛。脑子里笔迹写了洋洋洒洒一大串,现实里不过是面无表情地对着电脑屏幕出神。
她完结了一小段,却觉得十分疲惫,她发现在学术上简单明确的理论,放到人生里却模糊起来。在每个人铺展开的一生里,无时无刻不在与人博弈,无时无刻不处于囚徒困境之中。黎砚回在正方一栏写了好多,但仔细看来,却好像又仅是自己的感觉。她怀疑起自己的感觉来,从未有过这样忐忑的时候。
↑返回顶部↑
但赵肆是一束光,从前是,现在也是。她突如其来地闯入她的生活,一次,两次。没有拥有过的人是不会有那般强烈的渴望的。黎砚回前所未有地读到了自己饥渴的心声。那欲望强烈到几乎要打破她给自己设下的所有的限定——一切一切的循规蹈矩不过是为了说服自己去接受去面对,但当她清清楚楚地听到自己对赵肆的欲望之时,强烈的情绪自心底生发冲破了束缚,涌上心头涌上大脑。
她第一次发出了质问,为什么?凭什么?
她过去的人生经验,她查阅过的资料,翻看过的文学作品,都在向她传达成为一个异类会面对怎样的苦和难,所有的规训都在教导她们要顺应期待要和光同尘要做该做的事,却没有人认真在听她们想要的是什么。
是什么?是什么在发出微弱的声音?是什么在一下一下敲打闭锁的心门?是什么让愤怒和不甘充斥躯壳?
重重迷雾里,有什么东西碎了个干净。她一步一步走出来,步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快,她奔跑起来,像一阵风,破开了雾,脚下显现出了路。她知道她想要什么了,从这一刻开始。
如果自由与成为一个异类挂上等号,那就去做个异类好了。
她从不知道人的勇气会链接在另一个人身上,她曾经没有勇气去做的事,因为这个人的存在而突然地不再让人惧怕。她心里那颗种子在得到阳光照耀、水源滋润的时候迅速地生长起来,在很短的时间里长成一棵顶天立地的树,在一片混沌里撑起一个风清云朗的小世界。
原来也不是很困难啊。
黎砚回用了一点时间来梳理自己的思路。她放任自己沉迷在名为赵肆的温暖里,让摇摆和犹豫一点点转变为坚定,就像冬日里触到过阳光的温度,就再也不想回到黑暗的寒冷之中。那些被她刻意装作看不见的东西现在扎眼得不行,让她一刻都不能忍受,她恨不得立时就向全世界宣告她已成为一个崭新的自己,她要与旧的一切陈腐切割干净!
但是她还不能,在那之前她还有很多准备要做,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赵肆是不是愿意同她一样做个异类。
顾蓬教过黎砚回一个道理,任何一个判断都不要依靠感觉去做,而要去论证,好像做一道数学题或者写一篇论文。不是我觉得她好像喜欢我,而是我有若干经过检验的论据来支持她喜欢我这一论点。
黎砚回是好学生,她对顾蓬十分敬仰和信服,顾蓬讲过的每件事她都记在心里,融到自己的逻辑体系里。这个被顾蓬反复提过的知识点,她当然不会忘记。
她转着笔,在脑子里铺开一张纸,左边是正方,右边是反方,自己跟自己打辩论赛。脑子里笔迹写了洋洋洒洒一大串,现实里不过是面无表情地对着电脑屏幕出神。
她完结了一小段,却觉得十分疲惫,她发现在学术上简单明确的理论,放到人生里却模糊起来。在每个人铺展开的一生里,无时无刻不在与人博弈,无时无刻不处于囚徒困境之中。黎砚回在正方一栏写了好多,但仔细看来,却好像又仅是自己的感觉。她怀疑起自己的感觉来,从未有过这样忐忑的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