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3 / 4)
两刻后,童清满头热汗推门而出,不敢靠近叶无言,怕他嗅到自己身上的尸气。
“天气炎热,蒋淑尸身都腐败发臭了,对气味敏感的人来说,的确难以忍受。”童清瞧着叶无言脸色不好,体贴安慰。
叶无言蹲坐在墙角,抬起头说:“蒋淑死前去过有干草的地方。”
苏玄煜和童清诧异,叶无言只看了一眼就跑出门外狂吐,竟然还能看出蒋淑生前去过哪里。
叶无言解释:“她头皮上有被拖拽的瘀血,夹杂卷曲的毛细的干草,不易发现。外加稻草厚实,人容易被稻草晃眼,先入为主解释干草在她发间的缘由,更能掩人耳目。”
“她去的地方,可能是书生死前的旧宅,毕竟她也不愿意相信有人死而复生,能撑起一大家族、有胆识的家主,更愿意用手、用眼睛挖掘真相。”
童清忽然想到飞鸟传给他的话:“无言,你让飞鸟告诉我的推论很有道理。但我依然认为是贾家和蒋家,损害了其他商户的利益,而那些商户恰好知道什么,拿猫妖案当幌子害人。不大可能是八年前的书生隐姓埋名八年复活报仇,还逼我们翻案。起码这十年间,我断的案子,没有一例,仇恨能跨越八年。”
第11章 拜佛
叶无言:“商人重利,也从未见过连拉两大家族下马。沾了血,还能堂堂正正做人吗?”
童清摸他的脑袋,手被紧盯着的苏玄煜拍下去,无奈笑笑:“无言,你还不知道人性有多残忍。”
叶无言反驳:“既然残忍,为什么不把他们两家人都杀光?杀一个可能不顶用,再杀几个领头人,才真的再难东山再起。那帮为虎作伥的喽啰,就一定没帮他们干龌龊事?只杀了两个人,恰恰证明凶犯有良知,目标了然,恩怨分明,只因私仇对贾家主和蒋淑宣泄暴虐。”
童清微怔:“此话有理,也有偏激之嫌。受害人腹中物,为何从石头变为鱼鳞?石头与鱼鳞二物,在他们海商间熟悉常见,不足为奇。非要有个解释,贾府和蒋府共行海商算一个理由。海路险峻,说不准是这路途中招惹了旁人。无言,别怪我不信,那书生自缢案,八年前卷宗上也只是寥寥几笔带过,没有一个人试图翻案。”
叶无言的嗓音下了蛊般冷淬诱人:“泣浊兄,你能跟自己解释清楚,可别忘了你堵不住天下人悠悠众口。巨人行凶前的恐吓,‘死’字造势,猫的惨叫,断舌男子,哪一件事单独提出,都不枉为闲余异闻。‘他’想闹大,不为财,只为命,为黄泉下书生自己,亦或其父母,当一回人间阎罗。”
“大理寺人更应明白谣言惑众的危害,谣言出得了家宅,也能出得了这座都城昭澜,以讹传讹,便是经久不衰的乐子,比官府耗费数年教化群众还要容易。碎嘴子们津津乐道、添油加醋,何苦成不了真,‘他’的目的也达成一半。”
“若不把重头戏落在书生案上,凶手会立即把目光移到下一个受害者身上‘催你’,逼得你承认。到时,百姓自然有自己爱听的判案,财霸一方的地主迫害书生,比提高赋税更能引起群愤,阶级相争的话题,不必我多言。”
↑返回顶部↑
“天气炎热,蒋淑尸身都腐败发臭了,对气味敏感的人来说,的确难以忍受。”童清瞧着叶无言脸色不好,体贴安慰。
叶无言蹲坐在墙角,抬起头说:“蒋淑死前去过有干草的地方。”
苏玄煜和童清诧异,叶无言只看了一眼就跑出门外狂吐,竟然还能看出蒋淑生前去过哪里。
叶无言解释:“她头皮上有被拖拽的瘀血,夹杂卷曲的毛细的干草,不易发现。外加稻草厚实,人容易被稻草晃眼,先入为主解释干草在她发间的缘由,更能掩人耳目。”
“她去的地方,可能是书生死前的旧宅,毕竟她也不愿意相信有人死而复生,能撑起一大家族、有胆识的家主,更愿意用手、用眼睛挖掘真相。”
童清忽然想到飞鸟传给他的话:“无言,你让飞鸟告诉我的推论很有道理。但我依然认为是贾家和蒋家,损害了其他商户的利益,而那些商户恰好知道什么,拿猫妖案当幌子害人。不大可能是八年前的书生隐姓埋名八年复活报仇,还逼我们翻案。起码这十年间,我断的案子,没有一例,仇恨能跨越八年。”
第11章 拜佛
叶无言:“商人重利,也从未见过连拉两大家族下马。沾了血,还能堂堂正正做人吗?”
童清摸他的脑袋,手被紧盯着的苏玄煜拍下去,无奈笑笑:“无言,你还不知道人性有多残忍。”
叶无言反驳:“既然残忍,为什么不把他们两家人都杀光?杀一个可能不顶用,再杀几个领头人,才真的再难东山再起。那帮为虎作伥的喽啰,就一定没帮他们干龌龊事?只杀了两个人,恰恰证明凶犯有良知,目标了然,恩怨分明,只因私仇对贾家主和蒋淑宣泄暴虐。”
童清微怔:“此话有理,也有偏激之嫌。受害人腹中物,为何从石头变为鱼鳞?石头与鱼鳞二物,在他们海商间熟悉常见,不足为奇。非要有个解释,贾府和蒋府共行海商算一个理由。海路险峻,说不准是这路途中招惹了旁人。无言,别怪我不信,那书生自缢案,八年前卷宗上也只是寥寥几笔带过,没有一个人试图翻案。”
叶无言的嗓音下了蛊般冷淬诱人:“泣浊兄,你能跟自己解释清楚,可别忘了你堵不住天下人悠悠众口。巨人行凶前的恐吓,‘死’字造势,猫的惨叫,断舌男子,哪一件事单独提出,都不枉为闲余异闻。‘他’想闹大,不为财,只为命,为黄泉下书生自己,亦或其父母,当一回人间阎罗。”
“大理寺人更应明白谣言惑众的危害,谣言出得了家宅,也能出得了这座都城昭澜,以讹传讹,便是经久不衰的乐子,比官府耗费数年教化群众还要容易。碎嘴子们津津乐道、添油加醋,何苦成不了真,‘他’的目的也达成一半。”
“若不把重头戏落在书生案上,凶手会立即把目光移到下一个受害者身上‘催你’,逼得你承认。到时,百姓自然有自己爱听的判案,财霸一方的地主迫害书生,比提高赋税更能引起群愤,阶级相争的话题,不必我多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