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1 / 8)
“我兼职家教,教的是初中生。温习一下,不行?”
这么多年,joe就是练也练会了,编理由张口就来。
对外,他必须和向嘉洋保持社会身份的一致性。因为普罗大众对多重人格的认知还是局限的。
也可能带有偏见。
他们不可能见着谁都直截了当告诉对方,我身体里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灵魂。
怪胎,变态,那个人脑子有问题,昨天的事今天就能忘记,等等。这类评价很多年前他们遇到过。
而向嘉洋第一次尝试开诚布公,说他得了一种叫did的病,换来的回应是排挤、审视、质疑和区别对待。
did?双重人格?你他吗睡傻了吧,臆想出来的。
那你现在叫你的副人格出来给我们看看?
精神病会杀人,是潜在犯罪分子,赶紧叫你家小孩别再和他玩了!
诸如此类。
实则人格并不能自主切换,由压力、创伤、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触发。
并且,did患者其实更擅自伤,而非伤人。他们的暴力犯罪率远低常人。
于是从那时起,joe和向嘉洋约好,面对陌生或是不熟的人、遇到非必要阐明身份的情况,不论谁在主导这具身体,他们都是“向嘉洋”。
当joe和向嘉洋交换身体的控制权,会出现一些信息差。时间与空间的分裂容易给生活带来不便,比如joe会忘记要去期中考,向嘉洋则一觉睡醒发现自己少听了十节课,而笔记本上全是joe的字迹,他要自学才能啃透。
↑返回顶部↑
这么多年,joe就是练也练会了,编理由张口就来。
对外,他必须和向嘉洋保持社会身份的一致性。因为普罗大众对多重人格的认知还是局限的。
也可能带有偏见。
他们不可能见着谁都直截了当告诉对方,我身体里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灵魂。
怪胎,变态,那个人脑子有问题,昨天的事今天就能忘记,等等。这类评价很多年前他们遇到过。
而向嘉洋第一次尝试开诚布公,说他得了一种叫did的病,换来的回应是排挤、审视、质疑和区别对待。
did?双重人格?你他吗睡傻了吧,臆想出来的。
那你现在叫你的副人格出来给我们看看?
精神病会杀人,是潜在犯罪分子,赶紧叫你家小孩别再和他玩了!
诸如此类。
实则人格并不能自主切换,由压力、创伤、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触发。
并且,did患者其实更擅自伤,而非伤人。他们的暴力犯罪率远低常人。
于是从那时起,joe和向嘉洋约好,面对陌生或是不熟的人、遇到非必要阐明身份的情况,不论谁在主导这具身体,他们都是“向嘉洋”。
当joe和向嘉洋交换身体的控制权,会出现一些信息差。时间与空间的分裂容易给生活带来不便,比如joe会忘记要去期中考,向嘉洋则一觉睡醒发现自己少听了十节课,而笔记本上全是joe的字迹,他要自学才能啃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