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侯 第52节(6 / 7)
刘彻诏令一下,仿佛冷水滴入热油锅,在太学、博士府等长安各处引起极大反应。
尤其是金马门和玉堂殿两处的学子。
在汉朝,因官署门的傍有铜马,故将此门称为“金马门”,这里是学士待诏的地方,公孙弘、东方朔等人都曾待诏此门,故而其余许多学子都希望能和他们一样,得到天子赏识,成为朝中重臣。至于玉堂殿,那是供给待诏学士们议事的地方。
所有学子博士们都想要以此引起刘彻注意,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在朝中有个好官职,自然会穷尽自己毕生文采来写词做赋。反复斟酌、仔细推敲,都写得认真极了。
下了诏令后,刘彻处理好政务,等到明日,又有一个惊喜在等着他。
许延年用来试验代田法的实验田里的作物已经成熟。
为了实验效果,他并未选择肥沃富饶的上等土地,而是在中等田里种植作物,据农吏记载,这块田地前年每亩地能产出两石半粮食,去年为两石三斗。
使用了新的耕作方法,今年亩产居然增收至五石每亩,产量提高整整一倍。
虽然也有今年风调雨顺,天气好,加上由徐延年是农家大师,精心侍奉这些作物的原因,可就算普通农户用此法种植,那四石收成总有了吧?或者三石半,每亩地增收一石,这么多亩田地,积少成多,每年整体增产的数量简直无法想象!
除此之外,徐延年又上书告诉刘彻,代田法使作物春日处于低垄,可以防风抗旱,夏天时处于高垄,能放洪涝,这样不仅产量高,费力少,丰收作物的品质也比之前高许多。
这比刘彻之前预期的结果要好一些,因此很快下令农官明年在边城、河东、三辅,太常以及各边境等地开辟使用代田法的试验田,若结果同徐延年所试相同,那么后年便将此法大批量推广到百姓之家,届时又能减少许多食不果腹吃不饱饭的百姓商量。
以及,刘彻觉得自己需要反思一下。
从前的朕还是太保守太古板了。
刚发明马具时,他主要将注意力放到了马镫上,没想到马蹄铁这小小东西居然能让大汉少损耗三千匹战马:他认为玉黍可以亩产十石,结果却是亩产千斤,这个代田法也是,比他的预想足足多了一石半。
看来朕以后需要将结果设想的更高一些。
↑返回顶部↑
尤其是金马门和玉堂殿两处的学子。
在汉朝,因官署门的傍有铜马,故将此门称为“金马门”,这里是学士待诏的地方,公孙弘、东方朔等人都曾待诏此门,故而其余许多学子都希望能和他们一样,得到天子赏识,成为朝中重臣。至于玉堂殿,那是供给待诏学士们议事的地方。
所有学子博士们都想要以此引起刘彻注意,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在朝中有个好官职,自然会穷尽自己毕生文采来写词做赋。反复斟酌、仔细推敲,都写得认真极了。
下了诏令后,刘彻处理好政务,等到明日,又有一个惊喜在等着他。
许延年用来试验代田法的实验田里的作物已经成熟。
为了实验效果,他并未选择肥沃富饶的上等土地,而是在中等田里种植作物,据农吏记载,这块田地前年每亩地能产出两石半粮食,去年为两石三斗。
使用了新的耕作方法,今年亩产居然增收至五石每亩,产量提高整整一倍。
虽然也有今年风调雨顺,天气好,加上由徐延年是农家大师,精心侍奉这些作物的原因,可就算普通农户用此法种植,那四石收成总有了吧?或者三石半,每亩地增收一石,这么多亩田地,积少成多,每年整体增产的数量简直无法想象!
除此之外,徐延年又上书告诉刘彻,代田法使作物春日处于低垄,可以防风抗旱,夏天时处于高垄,能放洪涝,这样不仅产量高,费力少,丰收作物的品质也比之前高许多。
这比刘彻之前预期的结果要好一些,因此很快下令农官明年在边城、河东、三辅,太常以及各边境等地开辟使用代田法的试验田,若结果同徐延年所试相同,那么后年便将此法大批量推广到百姓之家,届时又能减少许多食不果腹吃不饱饭的百姓商量。
以及,刘彻觉得自己需要反思一下。
从前的朕还是太保守太古板了。
刚发明马具时,他主要将注意力放到了马镫上,没想到马蹄铁这小小东西居然能让大汉少损耗三千匹战马:他认为玉黍可以亩产十石,结果却是亩产千斤,这个代田法也是,比他的预想足足多了一石半。
看来朕以后需要将结果设想的更高一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