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蛋 第100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晓月呀,你们研究物理的,日子都这么好混吗?那也给我发一篇吧,我要改成十八个。”老周打趣道。

  “晓月,周先生是开玩笑的,我想,你这么一改,也肯定不简单吧。”林教授赶紧把话给接了过去。

  “没关系,我们研究物理的,也挺喜欢开玩笑的。其实周老师说得也对,我这篇论文,含金量确实不高,主要的目的是推进试验落地,补充了一些这方面的细节。我没有沿用寻找三角星的思路,希望把发现的概率再提高一些,想了几种方案,最终决定用六台加速器。”

  “那你们就从寻找三角星,变成了寻找六角星了?”林教授问道。

  “这只是一方面吧,主要是六台设备时,形成的波纹交汇,可能有两层六角星,而且里层的六角星,尺寸要比外层小得多,也比三角星要小得多,这样,只要有一例报告,我们就可以迅速在周边的几个点位进行验证,如果运气好,捕获下一个点的机率,要比三台设备的时候,效率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那为什么不部署更多的设备?就像周先生说的那样,十八台,效率不是更高?”

  “额……更多的设备,这个方案我们也考虑过,但做试验,也得考虑成本,租机器也需要钱。还有就是水纹交汇的显著性,如果设备过多,可能会导致交汇点太过密集,如果真的出现了超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的点位也可能会连成一片,那么,大家就可能不会认为这是超自然现象了,会让我们错失了这些报告人。”

  “哦,原来是这样。”

  “说起来,我的这篇论文,还得感谢冯彻前辈,感谢他没有把他的论文写得太长。”

  “啊?怎么会有这种感想?”林教授问道。

  “我猜,冯彻前辈也许是想给后来者留一些发挥的空间吧,他对模糊物质的分析非常详尽,但在如何实操这方面,却没有展开太多。”张晓月说道。

  “或者,这些发挥的空间,本来是想留给他自己的。”

  第129章 米勒的贡献

  “是呀,如果冯彻手里有一台因果链机器,他可能就不会离开得那么仓促了吧。”林教授感叹道。

  “他不离开,那可能就会换一个人离开了。”老周回应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