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第61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批注

  [←1]

  司马光,字君实,是司马池的第二子,但在其族兄弟中排行十二,故称“司马十二”。

  [←2]

  史载司马光穴居地窖,编著《资治通鉴》。

  [←3]

  皇城司是宋代特务机构,“依祖宗法,不隶台察”,直属皇帝,不受三司管辖,常由皇帝信任的宦官执掌。貂珰指貂尾和金银珰,后代指宦官,首领太监被称为“大貂珰”。

  [←4]

  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司马光给王安石连写三封信,即《与王介甫第一书》《与王介甫第二书》《与王介甫第三书》,试图阻止新法施行。王安石写《答司马谏议书》一一反驳和回击。

  [←5]

  北宋已有慈善义卖的雏形。《禅苑清规》中有“唱衣”相关记载,在寺庙中公开拍卖已圆寂僧侣的遗物,所得归于僧众和寺庙。附带拍卖寺院中其他物品,称为“寄唱”;向买家们介绍卖品的用途、来历,称为“唱故衣”。

  [←6]

  竹竿子又称参军色,本意是指剧乐舞演出时的主持人,后来被宽泛化地用来称呼主持娱乐活动的人。

  [←7]

  宋时,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十分完备,并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共性专业消防机构“潜火队”,其成员“潜火兵”还需要接受专业的消防训练。城市各处都建有“望火楼”,居高临下,专门监控火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