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4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厂里的老工人和老技术们也愿意帮着大柱。

  “刘工,您看这个想法,”大柱拿着自己画的草图,请教厂里的老师傅,“我想给传统的步犁加一个简单的深度控制装置,就用这个废旧的丝杠和螺母套件,固定在犁辕上,是不是能解决耕深不稳和扶犁费力的问题?”

  老师傅推推老花镜,仔细看了看,拍拍大柱的胳膊夸赞:“嗯,思路对头!这比全靠手感压扶手强。丝杠调节好深度后能锁死,劲儿就用在控制方向上了。你小子这脑子活泛!”

  “王叔,您看这犁辕,人扶着的这个劲儿,大半都用在往下压了,要是能在后面这儿加个可调节的撑子,是不是就能省不少压扶手的力气?”

  “嗯……有点意思,”老王叔眯眼打量着,“用废车轴上的那个螺丝母能改一个,拧紧了就能固定深度。”

  ……

  不管大柱问到谁跟前,基本上都会帮大柱解答。

  姜海棠偶尔会给出一些结构上的建议,比如杠杆支点的位置、角度如何更省力,如何用最简单的榫卯或铁销实现活动部件的连接。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个月后,大柱的可调式省力步犁有了成品。

  第297章 大柱出息了

  其实,这个机械说起来也简单,它是在老式步犁的基础上,在犁辕后部加装了一个用废旧螺丝杆改造的深度调节支架。

  犁地时,可以根据土质软硬,调节并固定耕深,扶犁的人无需再耗费巨大体力下压扶手,主要精力用于控制方向,效率提高了不少,人也轻松了。

  紧接着,大柱一发不可收拾,轮式耙和手摇式玉米脱粒机也相继做了出来。

  轮式耙解决了传统耙的费力不平的问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