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1 / 5)
池锦的心跳莫名漏跳了一拍。她快速向后翻着,直到某一页,几行字猛地攫住了她的呼吸。
那页的顶端写着一个日期,正是她大学三年级的那年春天。下面清晰地写着:
“今日审阅自由投稿。一篇署名‘千锦顶’的随笔《十字路口》,投稿身边人物专栏,视角独特,文字有灵气,远超常见学生投稿。建议刊用。周责编却以‘学生气过重,缺乏深度’为由驳回。惜才。”
“周责编”三个字像一根针,刺入池锦的脑海。周铖?当年那位她苦苦寻找的、给了她第一次机会的“伯乐”周编辑?
她的手指颤抖着向下翻。
隔了几天的日期下,又是一段记录:
“再次与周责编沟通‘千锦顶’稿件事。据理力争,愿以实习期担保,建议修改后于身边人物专栏刊出。周最终妥协,但要求以他的名义回复邮件并署名。无奈,应允。望此文能如期见刊。”
邮件!署名!
池锦感觉全身的血液似乎瞬间涌向头顶,又猛地褪去,留下冰凉的指尖和轰鸣的耳膜。她难以置信地盯着那几行字。所以……所以当年那位赏识她、回复她邮件、最终让她的文字变成铅字的“周铖”编辑,根本不是周铖本人?而是这个……这个写下札记的实习生?
是谁?陈以声吗?
她疯了一般地向前后翻页,寻找更多的蛛丝马迹。
终于,在笔记簿的最后一页,她看到了一行小小的、似乎是无意识写下的签名练习——“陈以声”。
像一道惊雷在脑海中炸开。
陈以声!
是陈以声!
↑返回顶部↑
那页的顶端写着一个日期,正是她大学三年级的那年春天。下面清晰地写着:
“今日审阅自由投稿。一篇署名‘千锦顶’的随笔《十字路口》,投稿身边人物专栏,视角独特,文字有灵气,远超常见学生投稿。建议刊用。周责编却以‘学生气过重,缺乏深度’为由驳回。惜才。”
“周责编”三个字像一根针,刺入池锦的脑海。周铖?当年那位她苦苦寻找的、给了她第一次机会的“伯乐”周编辑?
她的手指颤抖着向下翻。
隔了几天的日期下,又是一段记录:
“再次与周责编沟通‘千锦顶’稿件事。据理力争,愿以实习期担保,建议修改后于身边人物专栏刊出。周最终妥协,但要求以他的名义回复邮件并署名。无奈,应允。望此文能如期见刊。”
邮件!署名!
池锦感觉全身的血液似乎瞬间涌向头顶,又猛地褪去,留下冰凉的指尖和轰鸣的耳膜。她难以置信地盯着那几行字。所以……所以当年那位赏识她、回复她邮件、最终让她的文字变成铅字的“周铖”编辑,根本不是周铖本人?而是这个……这个写下札记的实习生?
是谁?陈以声吗?
她疯了一般地向前后翻页,寻找更多的蛛丝马迹。
终于,在笔记簿的最后一页,她看到了一行小小的、似乎是无意识写下的签名练习——“陈以声”。
像一道惊雷在脑海中炸开。
陈以声!
是陈以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