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2 / 3)
走出墓园时,两人回头望了一眼。青灰色的墓碑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正面的小恐龙像在朝她们挥手,背面的诗句被阳光镀上金边,每个字都闪着暖融融的光。远处的清华园里,传来学生们的读书声,清脆得像风铃,像极了当年曲桴生和宁晚枫在图书馆里的轻声细语。
“以后每个月都来看看。”林慧兰说,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些。
“嗯,”宁母点头,手里的空花束包装纸在风里轻轻飘,
风穿过墓园的松柏,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她们知道,这座墓碑不是终点,而是两个女孩爱情的印章——证明她们曾那样热烈地爱过,证明她们真的永远在一起,证明有些爱,能跨过生死的河,能抵挡住时光的磨,能在每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保持着当年在操场牵手时的温度。
碑上那句“永远在一起”,简单,却重逾千斤。
阳光越升越高,将墓碑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像两个依偎的身影,在时光里静静伫立,永不分离。
第75章 终章
立秋的风裹着桂花的甜香,漫过清华园旁的墓园。林慧兰提着个竹篮走在前面,篮子里装着束白菊和一本牛皮纸诗集,菊瓣上还沾着晨露,在阳光下闪着碎光;宁母跟在后面,手里捧着个保温桶,里面是刚熬好的冰糖雪梨,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她鬓角的白发,却掩不住眼神里的温柔。
她们熟门熟路地走到那座青灰色墓碑前,像拜访老朋友般自然。这些年,每个节气她们都会来,清明带青团,端午携粽子,大暑拎着冰镇酸梅汤,仿佛那两个女孩从未离开,只是换了个地方等着她们探望。石径旁的野草又长高了些,宁母弯腰拨开缠在碑座上的藤蔓,指尖不小心被草叶划了道细痕,她却毫不在意,只笑着说:“这些草长得真快,跟晚枫养的绿萝似的。”
“桴生,晚枫,我们来啦。”宁母把保温桶放在碑前的石台上,用袖子擦了擦墓碑上的浮尘,动作熟稔得像在擦拭自家的窗台。阳光落在她手背上,映出细密的纹路,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却掩不住眼神里的温柔。
林慧兰将白菊摆在向日葵的空瓶里——上次带来的向日葵已经干枯,花盘却依旧朝着太阳,像两个倔强的小脑袋。指尖拂过花瓣上的露珠。
墓碑上的小恐龙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背上的三角棘被摩挲得发亮。林慧兰蹲下身,指尖顺着恐龙的轮廓慢慢划,从圆滚滚的脑袋到翘起来的尾巴,像在描摹一件稀世珍宝。“你看这小家伙,”她转头对宁母笑,眼角却泛起红意,“石匠的手艺真不错,连桴生多画的那笔都刻出来了。”高中时曲桴生的草稿本上,总在恐龙尾巴尖多画一道弯,说“这样显得有活力”,十几年过去,这道弯成了刻在石碑上的念想。
宁母凑过去看,果然在恐龙的肚皮上看到道多余的刻痕,像条歪歪扭扭的腰带。“这是晚枫后来添的,”她笑着说,声音里带着怀念,“她说恐龙也得穿新衣服,硬是用红笔描了道,把桴生气得追着她打了半节课。”那天下午的阳光特别好,透过教室窗户落在两人身上,粉笔灰在光柱里跳舞。
两人相视而笑,笑声落在安静的墓园里,惊起几只停在松枝上的麻雀。它们扑棱着翅膀飞远,留下几片羽毛悠悠飘落,像给墓碑盖上了层轻盈的纱。
宁母翻开那本诗集,书页间夹着片银杏叶,是去年秋天在清华园捡的,脉络清晰得像幅微型地图。她翻到《共生》那页,手指在“永不褪色的拥抱”上轻轻点了点:“这阵子总梦见她们,在图书馆里并排坐着,桴生低头算题,晚枫趴在旁边看她,阳光从窗户照进来,把两人的头发都染成了金的。”梦里的场景太真实,她甚至能闻到图书馆里旧书的油墨香。
↑返回顶部↑
“以后每个月都来看看。”林慧兰说,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些。
“嗯,”宁母点头,手里的空花束包装纸在风里轻轻飘,
风穿过墓园的松柏,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她们知道,这座墓碑不是终点,而是两个女孩爱情的印章——证明她们曾那样热烈地爱过,证明她们真的永远在一起,证明有些爱,能跨过生死的河,能抵挡住时光的磨,能在每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保持着当年在操场牵手时的温度。
碑上那句“永远在一起”,简单,却重逾千斤。
阳光越升越高,将墓碑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像两个依偎的身影,在时光里静静伫立,永不分离。
第75章 终章
立秋的风裹着桂花的甜香,漫过清华园旁的墓园。林慧兰提着个竹篮走在前面,篮子里装着束白菊和一本牛皮纸诗集,菊瓣上还沾着晨露,在阳光下闪着碎光;宁母跟在后面,手里捧着个保温桶,里面是刚熬好的冰糖雪梨,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她鬓角的白发,却掩不住眼神里的温柔。
她们熟门熟路地走到那座青灰色墓碑前,像拜访老朋友般自然。这些年,每个节气她们都会来,清明带青团,端午携粽子,大暑拎着冰镇酸梅汤,仿佛那两个女孩从未离开,只是换了个地方等着她们探望。石径旁的野草又长高了些,宁母弯腰拨开缠在碑座上的藤蔓,指尖不小心被草叶划了道细痕,她却毫不在意,只笑着说:“这些草长得真快,跟晚枫养的绿萝似的。”
“桴生,晚枫,我们来啦。”宁母把保温桶放在碑前的石台上,用袖子擦了擦墓碑上的浮尘,动作熟稔得像在擦拭自家的窗台。阳光落在她手背上,映出细密的纹路,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却掩不住眼神里的温柔。
林慧兰将白菊摆在向日葵的空瓶里——上次带来的向日葵已经干枯,花盘却依旧朝着太阳,像两个倔强的小脑袋。指尖拂过花瓣上的露珠。
墓碑上的小恐龙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背上的三角棘被摩挲得发亮。林慧兰蹲下身,指尖顺着恐龙的轮廓慢慢划,从圆滚滚的脑袋到翘起来的尾巴,像在描摹一件稀世珍宝。“你看这小家伙,”她转头对宁母笑,眼角却泛起红意,“石匠的手艺真不错,连桴生多画的那笔都刻出来了。”高中时曲桴生的草稿本上,总在恐龙尾巴尖多画一道弯,说“这样显得有活力”,十几年过去,这道弯成了刻在石碑上的念想。
宁母凑过去看,果然在恐龙的肚皮上看到道多余的刻痕,像条歪歪扭扭的腰带。“这是晚枫后来添的,”她笑着说,声音里带着怀念,“她说恐龙也得穿新衣服,硬是用红笔描了道,把桴生气得追着她打了半节课。”那天下午的阳光特别好,透过教室窗户落在两人身上,粉笔灰在光柱里跳舞。
两人相视而笑,笑声落在安静的墓园里,惊起几只停在松枝上的麻雀。它们扑棱着翅膀飞远,留下几片羽毛悠悠飘落,像给墓碑盖上了层轻盈的纱。
宁母翻开那本诗集,书页间夹着片银杏叶,是去年秋天在清华园捡的,脉络清晰得像幅微型地图。她翻到《共生》那页,手指在“永不褪色的拥抱”上轻轻点了点:“这阵子总梦见她们,在图书馆里并排坐着,桴生低头算题,晚枫趴在旁边看她,阳光从窗户照进来,把两人的头发都染成了金的。”梦里的场景太真实,她甚至能闻到图书馆里旧书的油墨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