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3 / 3)
王禹问:“为什么辞职?实际上理由?”
“他们那家法院也算有些特殊,执行局每年要办理一万余起案件,近九成涉及民间借贷,而且根据我这个老朋友说,这里面基本有六成以上都是高利贷。所以他的理智理由很简单,他不想成为官方专业追债师,也不想为那些放高利的人去追债。”
说到这里,蔡雅皱起眉头,“最近经济大背景不是很好,消费主义又盛行,我有个亲戚的孩子才刚满十八岁,网恋,为了讨好女方,就借高利贷买奢侈品给女方,借了2万元高利贷,利息接近8000元,还是砍头息,只拿到1万2。可这高利贷也懂法啊,程序走得很到位,先是让他打了一张本金10万的借条,借条上要求签名和按指印,然后还要求去银行伪造一个10万的流水,实际上那钱刚到那小孩的卡里,就又从atm机上取出来还给高利贷了。”
“1万2的债变成了10万的债,但借条、流水这些证据都齐全。”应知安说道。
“对啊,所以他被起诉到法庭,而且还输了,他们家里人找到我这里,我能怎么办?atm机取出来还给高利贷的,也没有留下任何证据。”蔡雅说道:“所以,我这个老朋友离职,我是懂他的,他说自己学了那么多年法律,最后要去执行这类的案件,就好像为虎作伥,证据上没有,可他或多或少都知道这些案子不对劲,所以他良心上过不去。”
应知安点点头,“借条和转账凭证一应俱全,法院不得不判决支持,判决书到了执行阶段,执行法官又不得不去执行,现实比法律更复杂。不过,我们这边好像还好,民间资金虽然活跃,却不至于这么嚣张,是吧?禹哥?”
王禹正吃着一只虾,假装自己就很忙,“聊啥工作呢,法官辞职多的是,个人选择罢了。”
实际上执行法官的难处和一些现实社会的难点,王禹心里都清楚着,但他敬小慎微久了,不愿意多聊这个工作上的事情,只想着转移话题。
应知安一听,也知道王禹的意思,正准备配合转移话题,就听到一直没说话的宋墨秋开口道:“你们怎么看女权?”
蔡雅虽对话题的突然转变感到意外,但她作为坚定的女权主义者,立刻接过了话茬,言辞恳切:“父权社会下的权力配置,女性不得不被降为第二性,如果身为女性,我们自认为第二性,自认为附庸,去努力迎合父权社会符合每一个的评价标准,我们将从人沦为物。”
宋墨秋听后,并未立即回应,而是进一步追问:“那么,在当下这个看似倡导平等的社会里,难道就没有类似的现象存在吗?”
应知安注视着宋墨秋,她很是好奇这个问题最后会导向何方,于是认真回答道:“当然,现代社会中这种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比如我们常说的‘男凝’,它之所以让人感到不适,正是因为它将女性视为观赏的对象,而女性若不遵循这种设定,男性便会感到‘吃亏’。同样,阴柔的男性往往会受到嘲笑,而强势的女性则可能遭遇打压。宋法官,您为何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宋墨秋同样看向应知安,二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彼此的眼神中都没有丝毫的游离与躲闪,只有最真挚的好奇与坦诚。在那一刻,宋墨秋终于露出了今晚饭局上的第一个淡淡的微笑,她仿佛找到了共鸣,“世间万物,其实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天底下,没什么新鲜事。就像那位因无法在工作中无法对抗大环境而选择辞职的法官,他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与父权社会下女性不得不自欺欺人、矮化自己以迎合男性的境遇,是一样的。”
应知安闻言,心中豁然开朗,她立刻明白了宋墨秋想要表达的意思:“权力,从来都不是别人施舍的,而是需要通过抗争与争取来获得的。一个个体的进步,往往能够推动整个群体的进步。你认为那个执行法官是个逃兵,他辞职其实是一种逃避,一种对现实困境的妥协,而非真正的抗争。” ↑返回顶部↑
“他们那家法院也算有些特殊,执行局每年要办理一万余起案件,近九成涉及民间借贷,而且根据我这个老朋友说,这里面基本有六成以上都是高利贷。所以他的理智理由很简单,他不想成为官方专业追债师,也不想为那些放高利的人去追债。”
说到这里,蔡雅皱起眉头,“最近经济大背景不是很好,消费主义又盛行,我有个亲戚的孩子才刚满十八岁,网恋,为了讨好女方,就借高利贷买奢侈品给女方,借了2万元高利贷,利息接近8000元,还是砍头息,只拿到1万2。可这高利贷也懂法啊,程序走得很到位,先是让他打了一张本金10万的借条,借条上要求签名和按指印,然后还要求去银行伪造一个10万的流水,实际上那钱刚到那小孩的卡里,就又从atm机上取出来还给高利贷了。”
“1万2的债变成了10万的债,但借条、流水这些证据都齐全。”应知安说道。
“对啊,所以他被起诉到法庭,而且还输了,他们家里人找到我这里,我能怎么办?atm机取出来还给高利贷的,也没有留下任何证据。”蔡雅说道:“所以,我这个老朋友离职,我是懂他的,他说自己学了那么多年法律,最后要去执行这类的案件,就好像为虎作伥,证据上没有,可他或多或少都知道这些案子不对劲,所以他良心上过不去。”
应知安点点头,“借条和转账凭证一应俱全,法院不得不判决支持,判决书到了执行阶段,执行法官又不得不去执行,现实比法律更复杂。不过,我们这边好像还好,民间资金虽然活跃,却不至于这么嚣张,是吧?禹哥?”
王禹正吃着一只虾,假装自己就很忙,“聊啥工作呢,法官辞职多的是,个人选择罢了。”
实际上执行法官的难处和一些现实社会的难点,王禹心里都清楚着,但他敬小慎微久了,不愿意多聊这个工作上的事情,只想着转移话题。
应知安一听,也知道王禹的意思,正准备配合转移话题,就听到一直没说话的宋墨秋开口道:“你们怎么看女权?”
蔡雅虽对话题的突然转变感到意外,但她作为坚定的女权主义者,立刻接过了话茬,言辞恳切:“父权社会下的权力配置,女性不得不被降为第二性,如果身为女性,我们自认为第二性,自认为附庸,去努力迎合父权社会符合每一个的评价标准,我们将从人沦为物。”
宋墨秋听后,并未立即回应,而是进一步追问:“那么,在当下这个看似倡导平等的社会里,难道就没有类似的现象存在吗?”
应知安注视着宋墨秋,她很是好奇这个问题最后会导向何方,于是认真回答道:“当然,现代社会中这种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比如我们常说的‘男凝’,它之所以让人感到不适,正是因为它将女性视为观赏的对象,而女性若不遵循这种设定,男性便会感到‘吃亏’。同样,阴柔的男性往往会受到嘲笑,而强势的女性则可能遭遇打压。宋法官,您为何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宋墨秋同样看向应知安,二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彼此的眼神中都没有丝毫的游离与躲闪,只有最真挚的好奇与坦诚。在那一刻,宋墨秋终于露出了今晚饭局上的第一个淡淡的微笑,她仿佛找到了共鸣,“世间万物,其实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天底下,没什么新鲜事。就像那位因无法在工作中无法对抗大环境而选择辞职的法官,他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与父权社会下女性不得不自欺欺人、矮化自己以迎合男性的境遇,是一样的。”
应知安闻言,心中豁然开朗,她立刻明白了宋墨秋想要表达的意思:“权力,从来都不是别人施舍的,而是需要通过抗争与争取来获得的。一个个体的进步,往往能够推动整个群体的进步。你认为那个执行法官是个逃兵,他辞职其实是一种逃避,一种对现实困境的妥协,而非真正的抗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