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她早已无处可去(1 / 6)
上海的镜面空间事件,在官方口径中被定性为一场对抗规则类怪谈的重大胜利。
新闻简报里,曲春岁的名字被反复提及,她以绝对力量撕裂诡异规则、成功营救所有被困人员的英勇事迹被大肆宣传,极大地鼓舞了在变异时代中艰难求存的人心。
自然而然地,她与叶正源的政治联盟,声望也随之水涨船高,叶正源作为曲春岁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和领导者,其威望与掌控力在北京乃至中央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在一场精心安排、面向特定阶层和媒体的公开会议上,叶正源亲自为曲春岁授勋表彰。台上,叶正源依旧是那位庄重雍容、气度非凡的叶常委,言语间对曲春岁的功绩不吝赞美,眼神中流露出恰到好处的欣赏与信任。
曲春岁站在她身侧,穿着笔挺的制服,长发束起,面容冷峻,接受着众人的注目与掌声。她配合着完成了所有流程,应对得体,但只有她自己知道,体内那股自上海归来后便盘踞不散的阴冷与焦躁,正在皮下蠢蠢欲动。
尤其是当叶正源靠近,为她佩戴勋章,那熟悉的气息——混合了淡淡香水、纸张墨水以及独属于叶正源身体的、成熟女性的温润体香扑面而来时,曲春岁几乎要控制不住喉咙深处那股骤然加剧的干渴。
她甚至能清晰地“听”到叶正源颈动脉下血液流动的微弱声音,那声音像魔咒一样诱惑着她,让她产生一种想要埋首其间、咬破那细腻皮肤、吮吸温热液体的疯狂冲动。
她强迫自己垂下眼帘,避开叶正源看似温和实则锐利的目光,微微后退半步,拉开了些许距离。
“辛苦了,岁岁。”叶正源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一如既往的温柔,但曲春岁却从中听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探询。
“分内之事。”曲春岁低声回应,声音有些发紧。
返回北京后的日子,曲春岁变得异常焦躁。那种吸收了“情感毒素”后留下的阴冷,如同跗骨之蛆,时刻啃噬着她的理智。
而对叶正源血液气息的渴望,则像一把越烧越旺的暗火,灼烤着她的神经。这渴望与镜鬼幻境中留下的阴影,那个冷漠说着“后悔了”的叶正源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让她对靠近妈妈产生了一种近乎恐惧的抗拒。
她变得行为矛盾。时而会因为渴望而下意识地追寻叶正源的身影,时而又会在叶正源试图靠近时,像受惊的野兽般迅速退开。她减少了与叶正源的身体接触,夜晚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自然而然地腻在妈妈身边入睡,总是借口需要复盘能力或有其他事务,待到很晚才回去,甚至有时直接在训练基地的休息室过夜。
叶正源自然察觉到了她的异常。只是,她暂时将这种反常理解为了大战后的精神疲惫和力量透支带来的应激反应。她试着用更温和的态度,更细致的关怀去安抚,亲自下厨做她喜欢的菜,在她晚归时留一盏灯,但曲春岁的回避似乎愈发明显。
“岁岁,是不是在上海受了伤?”一次晚餐时,叶正源放下筷子,看着对面有些食不知味、眼神游移的曲春岁,直接问道。
↑返回顶部↑
新闻简报里,曲春岁的名字被反复提及,她以绝对力量撕裂诡异规则、成功营救所有被困人员的英勇事迹被大肆宣传,极大地鼓舞了在变异时代中艰难求存的人心。
自然而然地,她与叶正源的政治联盟,声望也随之水涨船高,叶正源作为曲春岁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和领导者,其威望与掌控力在北京乃至中央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在一场精心安排、面向特定阶层和媒体的公开会议上,叶正源亲自为曲春岁授勋表彰。台上,叶正源依旧是那位庄重雍容、气度非凡的叶常委,言语间对曲春岁的功绩不吝赞美,眼神中流露出恰到好处的欣赏与信任。
曲春岁站在她身侧,穿着笔挺的制服,长发束起,面容冷峻,接受着众人的注目与掌声。她配合着完成了所有流程,应对得体,但只有她自己知道,体内那股自上海归来后便盘踞不散的阴冷与焦躁,正在皮下蠢蠢欲动。
尤其是当叶正源靠近,为她佩戴勋章,那熟悉的气息——混合了淡淡香水、纸张墨水以及独属于叶正源身体的、成熟女性的温润体香扑面而来时,曲春岁几乎要控制不住喉咙深处那股骤然加剧的干渴。
她甚至能清晰地“听”到叶正源颈动脉下血液流动的微弱声音,那声音像魔咒一样诱惑着她,让她产生一种想要埋首其间、咬破那细腻皮肤、吮吸温热液体的疯狂冲动。
她强迫自己垂下眼帘,避开叶正源看似温和实则锐利的目光,微微后退半步,拉开了些许距离。
“辛苦了,岁岁。”叶正源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一如既往的温柔,但曲春岁却从中听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探询。
“分内之事。”曲春岁低声回应,声音有些发紧。
返回北京后的日子,曲春岁变得异常焦躁。那种吸收了“情感毒素”后留下的阴冷,如同跗骨之蛆,时刻啃噬着她的理智。
而对叶正源血液气息的渴望,则像一把越烧越旺的暗火,灼烤着她的神经。这渴望与镜鬼幻境中留下的阴影,那个冷漠说着“后悔了”的叶正源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让她对靠近妈妈产生了一种近乎恐惧的抗拒。
她变得行为矛盾。时而会因为渴望而下意识地追寻叶正源的身影,时而又会在叶正源试图靠近时,像受惊的野兽般迅速退开。她减少了与叶正源的身体接触,夜晚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自然而然地腻在妈妈身边入睡,总是借口需要复盘能力或有其他事务,待到很晚才回去,甚至有时直接在训练基地的休息室过夜。
叶正源自然察觉到了她的异常。只是,她暂时将这种反常理解为了大战后的精神疲惫和力量透支带来的应激反应。她试着用更温和的态度,更细致的关怀去安抚,亲自下厨做她喜欢的菜,在她晚归时留一盏灯,但曲春岁的回避似乎愈发明显。
“岁岁,是不是在上海受了伤?”一次晚餐时,叶正源放下筷子,看着对面有些食不知味、眼神游移的曲春岁,直接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