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究底(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信息时代,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字足迹。机票车票、酒店入住、信用卡消费、甚至小区门禁和街头监控……对于拥有特定权限和资源的专业人士来说,只要动用足够的行政资源和技术手段,重构一个人的行动轨迹,理论上并不算难事。即使使用化名,通过大数据筛查之后的人脸识别比对以及关系人网络分析,总能捕捉到蛛丝马迹,勾勒出大致的活动范围。

  尤其是在没有了沉聿的信息屏蔽和误导之后,调查的阻力大大减小,进度快得惊人,甚至可以用AI归纳总结,都不需要人力。

  江贤宇面无表情地扫过平板屏幕上显示的各种信息,已经被陈明按条理整理出来,一目了然得有些过分。

  沉聿为她安排的镀金路径,其实相当中规中矩,甚至可以说有些保守和缺乏想象力:找一家声誉不错的私立高校挂个名,混一个金光闪闪的学历背书;然后进入某家颇有影响力的知名艺术画廊实习工作,包装出一个体面又高雅的身份背景,便于她未来融入某个特定的附庸风雅的圈子。

  这套路江贤宇见得多了,甚至觉得有些单薄和可笑。相比之下,他当初给张招娣规划的路,反而更实在。毕竟他是真的考虑过将她培养成能在金融领域独当一面的助力,而不仅仅是一个漂亮的花瓶或者一块进入某些沙龙的敲门砖。

  然而,问题的诡异之处在于,在一条如此纯粹的成熟镀金路径上,张招娣是如何在沉聿的眼皮子底下,悄无声息地从纯粹的艺术领域,迅速而精准地渗透牵涉到需要高度专业性和资源的金融操作中?

  她如何能精准地设计接近万云集团前股东的女儿林可?又如何通过林可这条线,搭上谨慎多疑的陈汉升?并且,她是用什么方法,竟然能引导着那个保守的陈汉升,涉足他原本毫无交集而风险极高的NFT数字艺术品行业,仿佛一步步引诱他,让他心甘情愿地踏入早就铺设好的陷阱。

  这一切环环相扣,编排精巧,背后需要对金融市场有着精准的即时把握,需要有一个隐蔽而高效的团队进行协作,期间更需要强大的资金和人脉资源作为支持。单凭她一个人,怎么可能跨领域完成如此复杂的精密运作。

  可是,无论陈明如何翻来覆去地查,动用了多少资源,所有的线索都隐隐指向她,却又总是干净利落地断在她那里,再也无法深入下去。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她身后悄无声息地抹去了一切可能暴露的痕迹。

  这种在暗处被人精心算计,而自己却无从把握全貌的不确定性,让江贤宇感受到了危机感。这场犹如天衣无缝的局,如果不是那场疗养院里突如其来的意外,他可能至今仍被蒙在鼓里,等到对方彻底完成偷天换日,后果将不堪设想。

  甚至包括那次温泉池中的溺水……

  现在冷静下来回想,那真的只是一场单纯的报复或者情绪失控吗?

  她突然现身,用极致的诱惑接近他,将他拖入水中时,那濒临死亡的恐惧和挣扎是如此真实。但偏偏,在她离开的时候,却又多此一举地喊来了人,确保他不会真的溺毙。

  现在回想起来,并不像是一场单纯的报复,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环节,为了激怒他,挑衅他,然后突然消失,于情于理,这一腔怒火都只能发泄给陈汉升,乃至其背后的势力。

  这并不像是一场单纯的报复,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环节。为了最大限度地激怒他,挑衅他,然后在他最暴怒的时候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此一来,于情于理,这一腔无处发泄的怒火,最终都只能倾泻在陈汉升,乃至其背后的势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