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 第174节(6 / 7)
然而, 如今的他只是沉默不语,对荀彧的告诫几乎无力辩驳。
随着各州逐渐恢复秩序,各个城池的守卫逐渐加强,黑山军这两年已很难从富户、官署手中抢到粮草。
他们倒是能纵马冲进乡里抢夺,可一来, 普通农户并不会在家中存留多少粮食,二来,除非迫不得已, 张燕实在不愿这么做。
黑山军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农家出身, 如果他们也去劫掠农户, 又与压迫他们的那些人有什么不同?
因为“主业”低迷, 日子不好过,黑山军这两年只能在山上种一些好养活的粮食蔬菜,勉强果腹。
眼见寨子里的猛将一个个饿瘦了不少, 饭量最大的李大目半夜饿得狠了,举起草鞋就往嘴巴里塞。张燕不得已, 只得带着部队出山, 通过伏击曹操一事, 从袁绍那换来了大量粮食,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窘迫的回忆涌上心头,张燕不愿泄露分毫, 只可有可无地回复:
“愿闻其详。”
荀彧没能从张燕脸上看出异样的神态,但张燕刚才那短得几乎可以忽略的停顿还是让他确认了心中的猜测,明白张燕此刻的内心远不如他表面那般平静。
“伊尹‘五就汤五就桀’, 何也?正是应时势之变,济民谋利之举。将军守一山之地,是为了替麾下的兵士谋求生路。落草为寇是如此,与袁绍结盟亦是如此。”
荀彧没有点破张燕的窘迫,只是顺着张燕的意,说着规劝之语,像是并未看穿山寨内的实际境况,
“袁绍无用人之能,更未把将军视为真正的盟友。将军当早日弃暗投明,应势而为才是。”
荀彧这两段话看似平平无奇,却道出了张燕最在意的两点。
一是袁绍不可与之相谋,二是曹操会对他不计前嫌,予以重用。
张燕不认为自己先前的决策是错误的。但他算准了局势,唯独没算准袁绍的不靠谱。
↑返回顶部↑
随着各州逐渐恢复秩序,各个城池的守卫逐渐加强,黑山军这两年已很难从富户、官署手中抢到粮草。
他们倒是能纵马冲进乡里抢夺,可一来, 普通农户并不会在家中存留多少粮食,二来,除非迫不得已, 张燕实在不愿这么做。
黑山军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农家出身, 如果他们也去劫掠农户, 又与压迫他们的那些人有什么不同?
因为“主业”低迷, 日子不好过,黑山军这两年只能在山上种一些好养活的粮食蔬菜,勉强果腹。
眼见寨子里的猛将一个个饿瘦了不少, 饭量最大的李大目半夜饿得狠了,举起草鞋就往嘴巴里塞。张燕不得已, 只得带着部队出山, 通过伏击曹操一事, 从袁绍那换来了大量粮食,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窘迫的回忆涌上心头,张燕不愿泄露分毫, 只可有可无地回复:
“愿闻其详。”
荀彧没能从张燕脸上看出异样的神态,但张燕刚才那短得几乎可以忽略的停顿还是让他确认了心中的猜测,明白张燕此刻的内心远不如他表面那般平静。
“伊尹‘五就汤五就桀’, 何也?正是应时势之变,济民谋利之举。将军守一山之地,是为了替麾下的兵士谋求生路。落草为寇是如此,与袁绍结盟亦是如此。”
荀彧没有点破张燕的窘迫,只是顺着张燕的意,说着规劝之语,像是并未看穿山寨内的实际境况,
“袁绍无用人之能,更未把将军视为真正的盟友。将军当早日弃暗投明,应势而为才是。”
荀彧这两段话看似平平无奇,却道出了张燕最在意的两点。
一是袁绍不可与之相谋,二是曹操会对他不计前嫌,予以重用。
张燕不认为自己先前的决策是错误的。但他算准了局势,唯独没算准袁绍的不靠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