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 第169节(2 / 7)
他像是在寻找着世间唯一的真实,又像是在握住仅能握住的珍宝。
“主公为了谋求天下,谋求己身,不得不向豪族妥协,为名流之臣赦罪。而我,既不能消除当世之弊病,亦找不到和缓之法,甚至再无不拔之志,变得畏葸不前。”
至此,顾至终于明白了荀彧的顾虑与心结。
他清醒地知道这个社会的弊病,知道消除弊病的办法,更知道这条路的艰难。
因为太过清醒,太过通透,他理解旁人的抉择,理解曹操的妥协,理解这个不公平、不安稳的社会,却也因为理解而痛苦。
正如《局外人》中所写的默尔索困境,一个正常人,会在异化的世界中觉得自己格格不入,而对自己产生深刻的自我怀疑。
在异化的世界中,不愿意加入异化团体,谨守底线的少数群体反而会被认为是不遵守规则,行为有失的异类。
而不愿跟着环境一同异化的那些人,会不断叠加心中的痛苦,因为无力更改的荒诞而创痛,因为浩然坍塌的信念而失去自我。
一向宽待他人,理解他人,不会对他人妄加指责的荀彧,只会体谅妥协者的无奈,体谅谋己者的私欲,将所有刀刃对准己身。
唯一不被荀彧体谅,被他所苛责的,只有他自己。
“知恐而后勇,知退而益进。即使失去斗志,即使退缩不前,那也入情入理,无需苛责。”
顾至抬起未被握住的另一只手,摩挲着荀彧眉间的蹙痕,
“文若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力所不及的事。烛火终究会燃尽,我不愿文若做那短暂照亮暗室的烛,只愿文若能像松乔之木,既能荫蔽他人,又能悠远长存。”
昏暗的营帐内,荀彧无声凝望,将停留在自己眉间的手纳入掌心,贴在颊侧:
“我亦盼望阿漻能福禄绵长,千秋长乐。”
↑返回顶部↑
“主公为了谋求天下,谋求己身,不得不向豪族妥协,为名流之臣赦罪。而我,既不能消除当世之弊病,亦找不到和缓之法,甚至再无不拔之志,变得畏葸不前。”
至此,顾至终于明白了荀彧的顾虑与心结。
他清醒地知道这个社会的弊病,知道消除弊病的办法,更知道这条路的艰难。
因为太过清醒,太过通透,他理解旁人的抉择,理解曹操的妥协,理解这个不公平、不安稳的社会,却也因为理解而痛苦。
正如《局外人》中所写的默尔索困境,一个正常人,会在异化的世界中觉得自己格格不入,而对自己产生深刻的自我怀疑。
在异化的世界中,不愿意加入异化团体,谨守底线的少数群体反而会被认为是不遵守规则,行为有失的异类。
而不愿跟着环境一同异化的那些人,会不断叠加心中的痛苦,因为无力更改的荒诞而创痛,因为浩然坍塌的信念而失去自我。
一向宽待他人,理解他人,不会对他人妄加指责的荀彧,只会体谅妥协者的无奈,体谅谋己者的私欲,将所有刀刃对准己身。
唯一不被荀彧体谅,被他所苛责的,只有他自己。
“知恐而后勇,知退而益进。即使失去斗志,即使退缩不前,那也入情入理,无需苛责。”
顾至抬起未被握住的另一只手,摩挲着荀彧眉间的蹙痕,
“文若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力所不及的事。烛火终究会燃尽,我不愿文若做那短暂照亮暗室的烛,只愿文若能像松乔之木,既能荫蔽他人,又能悠远长存。”
昏暗的营帐内,荀彧无声凝望,将停留在自己眉间的手纳入掌心,贴在颊侧:
“我亦盼望阿漻能福禄绵长,千秋长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