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2 / 5)
“现在给我说一说最近平城的事情吧!”她一边往外走,一边如此说道。
.
自从虞思带着三百护卫离开平城,去到京城,最后还做了太傅,留在平城的虞氏部曲众人便一直心思摇摆。
他们当然应该跟从虞氏家主,那时候他们就是被家主虞彻招募,虞彻去世后,他们就应当继续对下一任家主效忠。
无论虞氏家主如何变动,他们都应当坚定不移,只做忠于家主的部曲。
但他们没想到虞氏会在虞悫去世后发生变故。
更没想到家主的私印和宝印落到了虞思手中,留在平城做了将军的家主虞衡手中什么都没有。
若是虞衡与虞思一起在平城倒是也罢了,虞思却带着人离开京城去京城做了天齐的太傅。
平城的局势他们看得明白,若虞衡真的做了将军有了从龙之功,他们一心跟从倒是也算是识时务,但虞衡并不受祁应的重用,祁应手下有他自己的亲信,祁应真正想利用的是鲜卑诸部,因为这样才能叫他能进能退。
若是祁应联合鲜卑人南下攻打天齐胜了,自然是天命所归他能做皇帝。
若是败了,便只说是被鲜卑部族蛊惑一时做错了事情,再投降一次能活命就够。
故而事实上,他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去向已经去了京城成为天齐太傅的虞思表达忠诚,就在他们还在商议应当在什么时候去京城的时候,好消息先来了一步,虞思派人回来了。
部曲督没有任何犹豫便表达了自己的臣服——他心中只认为这是上天的指示,这就是天命,若非如此为何就在他们彷徨之时,想要效忠的人便出现在眼前呢?
.
“大帝手中兵马粗略算来应当有快十万,但其中水分颇多,我猜测真正能征战的不过三五万。大帝要依靠的应当是鲜卑的兵马。”部曲督先说了祁应手下如今的屯兵情形,又说起了鲜卑各部的情形。“鲜卑共有八个部族,与大帝联络最多的是其中最大的部族元氏,据说元氏许诺了二十万骑兵。”
↑返回顶部↑
.
自从虞思带着三百护卫离开平城,去到京城,最后还做了太傅,留在平城的虞氏部曲众人便一直心思摇摆。
他们当然应该跟从虞氏家主,那时候他们就是被家主虞彻招募,虞彻去世后,他们就应当继续对下一任家主效忠。
无论虞氏家主如何变动,他们都应当坚定不移,只做忠于家主的部曲。
但他们没想到虞氏会在虞悫去世后发生变故。
更没想到家主的私印和宝印落到了虞思手中,留在平城做了将军的家主虞衡手中什么都没有。
若是虞衡与虞思一起在平城倒是也罢了,虞思却带着人离开京城去京城做了天齐的太傅。
平城的局势他们看得明白,若虞衡真的做了将军有了从龙之功,他们一心跟从倒是也算是识时务,但虞衡并不受祁应的重用,祁应手下有他自己的亲信,祁应真正想利用的是鲜卑诸部,因为这样才能叫他能进能退。
若是祁应联合鲜卑人南下攻打天齐胜了,自然是天命所归他能做皇帝。
若是败了,便只说是被鲜卑部族蛊惑一时做错了事情,再投降一次能活命就够。
故而事实上,他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去向已经去了京城成为天齐太傅的虞思表达忠诚,就在他们还在商议应当在什么时候去京城的时候,好消息先来了一步,虞思派人回来了。
部曲督没有任何犹豫便表达了自己的臣服——他心中只认为这是上天的指示,这就是天命,若非如此为何就在他们彷徨之时,想要效忠的人便出现在眼前呢?
.
“大帝手中兵马粗略算来应当有快十万,但其中水分颇多,我猜测真正能征战的不过三五万。大帝要依靠的应当是鲜卑的兵马。”部曲督先说了祁应手下如今的屯兵情形,又说起了鲜卑各部的情形。“鲜卑共有八个部族,与大帝联络最多的是其中最大的部族元氏,据说元氏许诺了二十万骑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