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135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快起来。”

  对于过于早熟懂事的孩子,大人心中总会多一份怜惜。汤婵温声问道:“对于之后,你有什么打算?”

  程徵道:“小的任凭夫人吩咐。”

  因着汤婵的嘱托,秋月提出将程徵带回解府,他跟着回来,便是已经表明了态度。

  “不必称‘小的’,称‘我’便是。”汤婵问道,“我曾听冯娘子说,你上过私塾?”

  对待孩子,无论是之前的徽音姐妹俩、春分,还是现在的程徵,汤婵只有一个想法——把他们通通抓去上学。

  见程徵一怔,汤婵笑着跟他解释,“你年纪还小,哪怕我愿意用你做事,也得先让你先学几年本事。”

  程徵抿了抿唇,“确实上过一段时日,只是后来母亲病重,我便没有再去了。”

  冯纨上等行院出身,通晓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程徵受母亲教导,自小便识文断字。后来冯纨得了解府这份差事,家中宽裕了不少,冯纨希望儿子懂一些四书五经,便将儿子送进了离家较近的一家私塾。

  然而对程徵来说,在私塾的那段时间并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

  他生得白净漂亮,父母又不是光彩的出身,成绩却一骑绝尘,同窗中一些同龄的富家子弟心生不满,总是以欺辱他为乐。

  就连学塾里的夫子也并不怎么管他——虽然程徵聪慧异常,但程徵的父亲是乐户出身,蒙贵人亲眼才脱籍改良,三代子孙不许科考,程徵这辈子都不会有什么前途。

  若不是因着冯纨在解家做事,夫子一开始都不会收程徵这个学生,更别提为了程徵得罪其他能考功名的弟子了。

  吃过一两次亏,程徵便学会了藏拙,每次小考只马马虎虎考个合格,这才少了不少麻烦。后来冯纨的病越来越重,程徵干脆就退了私塾,一心在家照顾母亲。

  “这样啊,”汤婵说道,“那你愿不愿意接着去书院上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