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2 / 7)
尤父尤母的为难,尤晓莺心里有数,自己和三哥尤晓峰还没有成家,特别是三哥,年纪不小了,他的婚事也该排上日程了,尤母这两年忙着为他们攒嫁妆和聘金。前几天她还听见父母商量着想用他们两人几十年的工龄换家属院现在住的房子……这要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无疑是把老两口的棺材本都掏光了。
尤晓莺现在有点小钱了,不是不想帮衬着哥哥们过上好日子,让父母少操些心。可大哥进邮局,二哥在医院,三哥混体制,他们都是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她这个但妹妹的能出力的地方不多。她想帮哥哥们把房子的问题都解决了,可这忙这么帮,帮多少,还得看父母的意见。
“爸妈,这年来我也赚了点钱,要不咱家也学曾叔叔一样盖房子吧。”
尤晓莺思来想去,一大家子各自分散住着,兄妹之间的感情只会越发生疏,父母晚年也寂寞,她不想隔三差五就看着他们给儿孙打电话。
她想把一家人都维系在一起,他们四兄妹也能彼此帮衬着、照顾着,但公家的房子普遍都不大,一般也就是两室一厅或三室一厅,尤家的几个子女也不在同一单位,要想让一大家子人都住在一起,买集体房是不可能的,还得自己修房子。
一听有人能出大头,尤家两个嫂嫂都是眼睛一亮,这小姑子开烟店听说是赚了不少钱,没想到都能帮家里修房子了。
嫂子什么反应,尤晓莺并不在乎,关键还是看哥哥是什么态度,见大哥和二哥却连连推却,尤晓莺心下微安。他们向父母开口是一回事,自己出钱又是另一件事,当哥哥的抹不开面用她的钱,也侧面证明了他们还顾惜自己这个妹妹,这冤大头她才能当的心甘情愿!
尤晓莺的意思是四兄妹把房子修在一处,大家分墙共院,盖个两楼一底的门面房,只要位置选对了,以后楼底可以当门面租出去,楼上自家住。这父母兄妹住在一起大家和和睦睦的,成了家的小两口关上门可以过自己的小日子,父母老了他们四兄妹一起赡养……
听尤晓莺勾画的蓝图,父母是第一个点头同意的,对尤父尤母来说,让大儿子和二儿子婚后住在娘家是迫不得已,儿子寄人篱下,尤父在两个亲家面前就直不起腰板说话。
见父母都表态了,三个哥哥确是神态各异。大哥是高兴的,他习惯了为家人付出,常说一家人在一起才有个家的样子;二哥的脾气硬,也受不得岳父的挤兑,能搬出来和父母住也是情愿的;三哥现在还是孤家寡人,住在家里对这些都无所谓。
现在的地价几何,在机关工作的尤父一清二楚。他经手过几桩土地买卖的审批,这从农民手里买一分地也就七百块钱,尤晓莺暗自换算了下,这一平米还不到十块五毛钱,比起二三十年后动辄数千上万的房价,何止是便宜,简直是白送。尤晓莺都有种冲动,她干脆什么也不干,直接拿着钱圈地,坐等土地升值吧!
尤父的兴致颇高,拿出安县县志翻县城的地图,现在县城里周围大多是农民的庄稼地,心思活络想修房子的人不多,买块地盖房子,跟在地里的挑白菜似的随便选。
“就这吧,和你们曾叔叔挨着。”尤父指着城东挨着农机局的地界,想在那上批块五分左右的地,他想和亲家做个老邻居。
记忆里,二嫂娘家的房子选址不是很好。马路对面就是菜市场,平日里吵闹不说,地底下还有条暗河,光是打地基就费了老鼻子劲了,一涨大水就会遭殃,九八年长江涨大水的时候,那房子被淹过,墙体全泡坏了,不得不推到重建。
尤晓莺是万万不能让尤父把房子修在那,她翻到县志的某一页,试图提醒尤父:“爸,农机局地底下可有暗河呀!”
↑返回顶部↑
尤晓莺现在有点小钱了,不是不想帮衬着哥哥们过上好日子,让父母少操些心。可大哥进邮局,二哥在医院,三哥混体制,他们都是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她这个但妹妹的能出力的地方不多。她想帮哥哥们把房子的问题都解决了,可这忙这么帮,帮多少,还得看父母的意见。
“爸妈,这年来我也赚了点钱,要不咱家也学曾叔叔一样盖房子吧。”
尤晓莺思来想去,一大家子各自分散住着,兄妹之间的感情只会越发生疏,父母晚年也寂寞,她不想隔三差五就看着他们给儿孙打电话。
她想把一家人都维系在一起,他们四兄妹也能彼此帮衬着、照顾着,但公家的房子普遍都不大,一般也就是两室一厅或三室一厅,尤家的几个子女也不在同一单位,要想让一大家子人都住在一起,买集体房是不可能的,还得自己修房子。
一听有人能出大头,尤家两个嫂嫂都是眼睛一亮,这小姑子开烟店听说是赚了不少钱,没想到都能帮家里修房子了。
嫂子什么反应,尤晓莺并不在乎,关键还是看哥哥是什么态度,见大哥和二哥却连连推却,尤晓莺心下微安。他们向父母开口是一回事,自己出钱又是另一件事,当哥哥的抹不开面用她的钱,也侧面证明了他们还顾惜自己这个妹妹,这冤大头她才能当的心甘情愿!
尤晓莺的意思是四兄妹把房子修在一处,大家分墙共院,盖个两楼一底的门面房,只要位置选对了,以后楼底可以当门面租出去,楼上自家住。这父母兄妹住在一起大家和和睦睦的,成了家的小两口关上门可以过自己的小日子,父母老了他们四兄妹一起赡养……
听尤晓莺勾画的蓝图,父母是第一个点头同意的,对尤父尤母来说,让大儿子和二儿子婚后住在娘家是迫不得已,儿子寄人篱下,尤父在两个亲家面前就直不起腰板说话。
见父母都表态了,三个哥哥确是神态各异。大哥是高兴的,他习惯了为家人付出,常说一家人在一起才有个家的样子;二哥的脾气硬,也受不得岳父的挤兑,能搬出来和父母住也是情愿的;三哥现在还是孤家寡人,住在家里对这些都无所谓。
现在的地价几何,在机关工作的尤父一清二楚。他经手过几桩土地买卖的审批,这从农民手里买一分地也就七百块钱,尤晓莺暗自换算了下,这一平米还不到十块五毛钱,比起二三十年后动辄数千上万的房价,何止是便宜,简直是白送。尤晓莺都有种冲动,她干脆什么也不干,直接拿着钱圈地,坐等土地升值吧!
尤父的兴致颇高,拿出安县县志翻县城的地图,现在县城里周围大多是农民的庄稼地,心思活络想修房子的人不多,买块地盖房子,跟在地里的挑白菜似的随便选。
“就这吧,和你们曾叔叔挨着。”尤父指着城东挨着农机局的地界,想在那上批块五分左右的地,他想和亲家做个老邻居。
记忆里,二嫂娘家的房子选址不是很好。马路对面就是菜市场,平日里吵闹不说,地底下还有条暗河,光是打地基就费了老鼻子劲了,一涨大水就会遭殃,九八年长江涨大水的时候,那房子被淹过,墙体全泡坏了,不得不推到重建。
尤晓莺是万万不能让尤父把房子修在那,她翻到县志的某一页,试图提醒尤父:“爸,农机局地底下可有暗河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