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5 / 7)
所以,这两年来他一直在苛责自己,不断地催促自己前进。他甚至刻意地疏远了和所以高中同学的关系,但这其中不包括陶姜,他最好的兄弟。
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拖着病体从那个暗无天日的煤窑里爬出矿井时,看见陶姜那刻的心情。
其实,现实就是那么残酷,到县郊的小煤窑的不到半个月他就生病了。他每天拿着五块钱的工资,在井下干着最苦最累、时间也是最长的活,吃得也最少,每天晚上睡不到三个小时,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让他连下地走路的力气都没有。那时,工头拦着不让他再下井,结了工钱让他离开。他放下自己的尊严,苦苦哀求、赖着不走,那段灰暗日子里,有着他一辈子都不想回忆起的心酸绝望。
因此,当陶姜借给他四百块钱的时候,他甚至都没有去追问钱是哪来的。他明白这世上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才是难上加难。那一瞬,他就在心里将陶姜当作是自己这一辈子最好的朋友。
……
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室里的同学三三两两的走了。方远他没动,一贯独来独往,想着去图书馆自习前先看看陶姜的信。
拆信前,他就盘算着这两年来自己帮着学校的研究生和教授做翻译,除了给家里弟妹寄钱做学费,也存下来些钱,要不趁下次去邮局给陶姜寄信的时候,把之前借的钱都还了。
将信纸展开来,方远粗略地读起信的内容,和往常的来信一样,两人都会聊一些彼此的近况,陶姜首先就告诉自己,以后他的通信地址有变动,因为他在单位办了停薪留职,正式下海经商了!
读到这,他也是莞尔一笑,这的确符合陶姜的性格,他最耐不住工厂的条条框框,向往自由。不过,接下来他还说自己是和他们的高中同学一起合伙的在县城里做香烟生意。
一个在他舌下转过了无数次都没有吐出的名字,久违而又熟悉的三个字,猝不及防地映入了方远的眼睛,在他眼底掀起了汹涌的波澜……
☆、第24章 一张汇款单
日子过得太顺心了,也会有麻烦找上门来。
这天,尤晓莺刚刚准备出门,就被三哥小声叫住,可等了半天也不见三哥说话。
她急着去开店,就出声催促道:“三哥,有什么事吗?我还赶着去开店呢!”
尤晓峰呐呐半晌才把事情说出口:“晓莺,你现在手里宽裕不?宽裕的话,能不能借我两百块。”
↑返回顶部↑
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拖着病体从那个暗无天日的煤窑里爬出矿井时,看见陶姜那刻的心情。
其实,现实就是那么残酷,到县郊的小煤窑的不到半个月他就生病了。他每天拿着五块钱的工资,在井下干着最苦最累、时间也是最长的活,吃得也最少,每天晚上睡不到三个小时,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让他连下地走路的力气都没有。那时,工头拦着不让他再下井,结了工钱让他离开。他放下自己的尊严,苦苦哀求、赖着不走,那段灰暗日子里,有着他一辈子都不想回忆起的心酸绝望。
因此,当陶姜借给他四百块钱的时候,他甚至都没有去追问钱是哪来的。他明白这世上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才是难上加难。那一瞬,他就在心里将陶姜当作是自己这一辈子最好的朋友。
……
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室里的同学三三两两的走了。方远他没动,一贯独来独往,想着去图书馆自习前先看看陶姜的信。
拆信前,他就盘算着这两年来自己帮着学校的研究生和教授做翻译,除了给家里弟妹寄钱做学费,也存下来些钱,要不趁下次去邮局给陶姜寄信的时候,把之前借的钱都还了。
将信纸展开来,方远粗略地读起信的内容,和往常的来信一样,两人都会聊一些彼此的近况,陶姜首先就告诉自己,以后他的通信地址有变动,因为他在单位办了停薪留职,正式下海经商了!
读到这,他也是莞尔一笑,这的确符合陶姜的性格,他最耐不住工厂的条条框框,向往自由。不过,接下来他还说自己是和他们的高中同学一起合伙的在县城里做香烟生意。
一个在他舌下转过了无数次都没有吐出的名字,久违而又熟悉的三个字,猝不及防地映入了方远的眼睛,在他眼底掀起了汹涌的波澜……
☆、第24章 一张汇款单
日子过得太顺心了,也会有麻烦找上门来。
这天,尤晓莺刚刚准备出门,就被三哥小声叫住,可等了半天也不见三哥说话。
她急着去开店,就出声催促道:“三哥,有什么事吗?我还赶着去开店呢!”
尤晓峰呐呐半晌才把事情说出口:“晓莺,你现在手里宽裕不?宽裕的话,能不能借我两百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