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第195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顿饭饭后,葛宝生和江曼一同坐车回了他深圳厂的宿舍,回去的路上,不论是谁,夫妻两人都很沉默,沉默的理由是显而易见又很充足的。

  葛宝生一直都知道周长城的性格是极为稳妥踏实,又憋着劲儿上进的人,他不显山露水,不头角峥嵘的个性,很容易让人忽视他内心的力量,刚开始认识时,甚至觉得他温吞,但越到往后就会发现他那种厚积薄发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

  刚刚吃饭时,听说周长城和万云四处筹款借钱,花了好几十万,买下这个厂子,当然中间欠债的事被葛宝生自动忽略了过去,他只看到了周长城万云一家人光鲜的一面,看到了实在的产业和设备,那些是他前几年创业,根本买不起却又渴望的场地。那时候自己因为没有工厂,没有根基,所以不论是客户还是供应商,都很难认同他,但一转眼曾经跟着自己的下属兄弟,就这样干成了。

  老实讲,葛宝生是承认自己对周长城有种微妙的羡慕的,这羡慕中还带着点小小的嫉妒,甚至潜意识有些不大愿意跟周长城再继续交往,因为中间的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但随即他又拍拍自己的脸,暗暗自嘲:“葛宝生,亏你还上过大学,学历比阿城高,心胸却这样狭窄。想什么呢?有朋友这样进步,应该要为他感到高兴才对。往后他的生意做起来了,作为朋友也面上有光才对!”

  于是回去之后,葛宝生把前几年跟他合作过的小老板小客户们的联系方式都整理出来,也不知道他们还在不在做这行,整理得有点心烦,后来也没筛选,就一股脑儿把联系方式全都给了周长城。

  名单给完周长城,葛宝生心中仍忍不住泛酸,他太羡慕了。

  周长城根本没想到那么多,在一些面对工作和伙伴的思维上他可能有所转变,但对于微末时期认识的老友,他还是那个真诚赤城的人,对于葛宝生递过来的这张单子,他异常感激,一再说着要多谢葛宝生,请他过来喝茶。

  因为葛宝生现在所在的公司也是港资,但相比昌江,他们规模更大,管理也更为低调完善,目前来说,项目基本上不外包。不过嘛,发展时间一长,总会有特殊情况的时候,周长城其实是很乐意跟葛宝生这种同行打好关系的。

  至于江曼的沉默那根本就不用多想的,她现在一门心思出人头地、想赚大钱的心态比刚到广州的那两年好多了,也稳定多了,对于自己的命运和他人发达的机会,更容易找到一个平衡点,那些钱财和机会都是莫羡他人各有因缘的缘分,就像那一刻,她承认从卖盒饭出身的万云,也当上了老板娘,万云比自己要有福气。而她自己的福不靠住丈夫,只能靠自己的双手。

  其实剪彩的那日,万云就隐约感觉到江曼脸上有一丝不自在和勉强,曼姐尽管在不停修炼自己的心态,但人的本质还是难以改变的,不过这些都不是万云能控制的事,也不是她想去关心的事,她只是还保留着那份对朋友的敏感力罢了。

  在万云只需操心一个小摊档和小餐馆的时候,她可能还会顾忌朋友的所思所想,可现在她完全没那个功夫,时间很宝贵,她不愿意将生命浪费在这些事情上,她和周长城的新事业需要她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才能打开新局面。

  对于公司的简单会计和出纳记账,这些都是万云可以做的,她和周长城商量过了,在最开始的时候账目一定要有单可依,不能跟一些小厂那样胡来。有不少厂子根本没有财务,也不用几张,全靠老板心中一本账,错了乱了无所谓,只要钱流进来,货流出去,中间有差价可赚就行,根本不顾税务工商那些事,但万云坚持要在最初时就养成好习惯,到后面才能长久健康发展。

  计划是很美好的,但现实则需要不停调整。

  从厂子买下来的那一日,所有的账目都是万云在整理,钱财物资和明细账全在她那儿,可一旦涉及到票据、纳税和补贴这些较为麻烦的事,就要请教专业人士,她的能力和精力都达不到。因为工厂现在还在起步,完全是雏形,所以他们决定暂时不请专业的会计,而想请江曼过来代为做账,等公司开始周转起来再另外做打算。

  江曼听到万云的邀请不算惊讶,长城和阿云还算是有财务意识的人,很多小公司的创始人根本没有这种观念,意识不到数据是很能反应公司经营状况的,但他们把财会交给自己,是不是不对?她笑说:“阿云,我成日在广州,你把公司的这些报账交给我,不怕耽误事儿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