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第169节(2 / 7)
周长城记得从这儿到西郊,有几里路的地,之前全是泥地不好走,还在担忧着怎么到西郊去,可走出去后却发现,路上已经铺上了碎石子,还有附近的村民骑着三轮车在一旁等着拉客。
他们两人刚从火车上下来,又冷又饿,于是花了一块钱雇了辆三轮车,让拉车的汉子送他们到西郊去,那老乡说话的口音让他们都感受到了一种阔别已久的熟悉感。
西郊是周长城和万云两人在县里生活时一个重要的地方,他们经常来这儿卖小吃挣钱,两人不停地打量这一路上的变化,脸上都是惊奇的神情。
三轮车骑得快,不到十五分钟,西郊就到了,两人拖着行李下车,像是到了一个梦里常出现的地方,有记忆里的道路和矮楼,也有崭新的从未见过的新房子、新门店。
汽车站已经完全修好了,不论是到市里,还是到县里的各个乡镇,都可以在这儿坐车。
原先经常跟万云打交道的那个林店东,他的农贸店还在,招牌由木板变成了不锈钢,房子也往上加盖了两层楼,看来这几年,随着西郊车站的不停完善,他在这儿也赚到了钱。现在店门还没开,不然还能进去叙叙旧。
周长城和万云又走到他们第一次相亲见面的那个农家米粉店,没想到竟然还开着,甚至还扩大了门面,现在已经开始做早餐生意,客人不多,两人坐下,要了两碗米粉。
那老板也还是原来的店家,看他们打扮不怎么样,又是一口县里口音,想着应该是外头打工回来过年的,还问了两句上车人多不多,给他们上的米粉里头全是红红的辣椒。
这是他们以前常常吃的味道,但在广州待了几年,周长城和万云两人的口味已经逐渐广东化,根本吃不了这样辣的米粉,硬是往嘴里塞,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倒是辣出了一层细汗,万云的手脚终于不再冰冷。
等吃完米粉,外头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挑着担子和背篓出来卖菜、卖小吃的。
周长城和万云瞧着这些人,眼睛热热的,曾经他们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呢。
有个脸色黝黑的大姐挑着一担各种口味的米糕在卖,正带着点讨好的笑容问他们要不要买一点:“很好吃,刚出锅的,你看,还冒着热气。”
他们刚吃饱,肚子不饿,但出于某种原因,万云还是掏钱,把大姐担子上每种口味的米糕都买了一份,上了公交车,拿出来咬一口,笑着对周长城说:“做得比我好。”
周长城也吃了一个,就没有再吃,口味太淡了:“瞎说,肯定是你做得好吃。”
马路重新铺过,公交车却还是那辆老的,只是座位换了新的,一路摇到县中心那一带。
↑返回顶部↑
他们两人刚从火车上下来,又冷又饿,于是花了一块钱雇了辆三轮车,让拉车的汉子送他们到西郊去,那老乡说话的口音让他们都感受到了一种阔别已久的熟悉感。
西郊是周长城和万云两人在县里生活时一个重要的地方,他们经常来这儿卖小吃挣钱,两人不停地打量这一路上的变化,脸上都是惊奇的神情。
三轮车骑得快,不到十五分钟,西郊就到了,两人拖着行李下车,像是到了一个梦里常出现的地方,有记忆里的道路和矮楼,也有崭新的从未见过的新房子、新门店。
汽车站已经完全修好了,不论是到市里,还是到县里的各个乡镇,都可以在这儿坐车。
原先经常跟万云打交道的那个林店东,他的农贸店还在,招牌由木板变成了不锈钢,房子也往上加盖了两层楼,看来这几年,随着西郊车站的不停完善,他在这儿也赚到了钱。现在店门还没开,不然还能进去叙叙旧。
周长城和万云又走到他们第一次相亲见面的那个农家米粉店,没想到竟然还开着,甚至还扩大了门面,现在已经开始做早餐生意,客人不多,两人坐下,要了两碗米粉。
那老板也还是原来的店家,看他们打扮不怎么样,又是一口县里口音,想着应该是外头打工回来过年的,还问了两句上车人多不多,给他们上的米粉里头全是红红的辣椒。
这是他们以前常常吃的味道,但在广州待了几年,周长城和万云两人的口味已经逐渐广东化,根本吃不了这样辣的米粉,硬是往嘴里塞,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倒是辣出了一层细汗,万云的手脚终于不再冰冷。
等吃完米粉,外头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挑着担子和背篓出来卖菜、卖小吃的。
周长城和万云瞧着这些人,眼睛热热的,曾经他们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呢。
有个脸色黝黑的大姐挑着一担各种口味的米糕在卖,正带着点讨好的笑容问他们要不要买一点:“很好吃,刚出锅的,你看,还冒着热气。”
他们刚吃饱,肚子不饿,但出于某种原因,万云还是掏钱,把大姐担子上每种口味的米糕都买了一份,上了公交车,拿出来咬一口,笑着对周长城说:“做得比我好。”
周长城也吃了一个,就没有再吃,口味太淡了:“瞎说,肯定是你做得好吃。”
马路重新铺过,公交车却还是那辆老的,只是座位换了新的,一路摇到县中心那一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