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再有就是,他们已经忍受南齐这些个勋贵很久了,他们寒门,太难出头了。

  王后含笑抚了抚鬓边的步摇,十六年啊,培养出这么多寒门士子,还得多亏了陛下的支持,也多亏了,如今大燕实力强盛,她才能这样名正言顺的摊牌。

  十六年,不长,对于布局一个国家而言,真的不长,甚至有些短。

  可谁让南齐本就不大,谁让南齐,本就是汉人遗民,本就渴望汉家中原的接纳呢?

  对于他们而言,相比南齐臣民,他们更愿意做大燕一个省的居民,尤其是在大燕足够强盛的时候。

  勋贵们,以及在王子争夺储位中,侥幸活下来的,比例已经不多的“世袭”的大臣们,将最后的希望,放在了南齐王身上。

  南齐王平静地和他们对视上了,而后……更为平静的收回了视线。

  反正他日子过得挺好的,影响不了他,毕竟他再怎么也是大燕女婿,再说了,南齐就算真的被大燕收拢了,他的儿女也都是王后生的,王后还能亏待自己儿女不成?他抱大腿不香吗?你们是没看到王后手中的私兵吗?还有在海上的那些大燕“游船”?

  南齐王后执政,逐渐成型,对于上层阶级而言,是一个不得不屈服的现实。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根本没有影响,他们只看到了新的南齐王和王后,重视他们这些普通人。

  又十年,南齐王自请退位,向大燕递交国书,请封王后为南齐王。

  此时,探春早已实际掌控整个南齐。

  探春虽是为了大燕,但南齐的诸多百姓,也同样是她的子民,她不会全然不顾。

  在这南齐的二十六年,执政的十年,足够让她给南齐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路。

  南齐作为一个海上的岛屿,不同于中原的气候与地形,让南齐相比中原,总有一些新奇的作物和水果,好好发展经济作物,又有大燕这座靠山,南齐,注定会是一个富裕的小岛。

  而多年以来的贸易往来,探春执政后的多项举措,户籍等的类似措施,戏剧,话本,话剧等文娱的浸染,南齐民众,早就是大燕臣民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