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自此,南晏河山已沦陷大半,南北两军也是“各占半边江山”之势。整个华夏大地,在晋军铁蹄之下,在颤抖,在呻吟。从灵璧到江淮,晋军一路挺进南晏腹地,几乎一马平川。渡江之后,赵樽手上的宝剑,已直指南晏京师。

  若干年前,这位赫赫有名的皇十九子晋王赵樽,曾经为了维护这片山河完整,磨刀重甲,横扫八方,血战四野。如今他终于踏着他昔日的战功,沿着昔日的脚印,要杀回他的起点与生养他的地方。

  这个时候,晋军人马已近百万。

  赵樽也不再是北平起兵时,领着区区数万人的晋逆。

  在占领区的百姓口中,他是战神,也是杀人如麻的魔鬼。

  赵樽这个名字,响彻天下,从南晏到漠北,四海八荒,无人不恐。

  就在晋军试图强渡长江的前一日,正心殿里紧急商榷与权衡后,赵绵泽不得不听从老臣建议,给赵樽送来议和的文书。既然称为“议和”,便是朝廷承认了晋军的地位,在议和文书中,赵绵泽称,“赵只一姓,国是一家。愿与十九皇叔隔长江,分南北,共治大晏。”

  天下人哗然,晋军也欢呼。

  打仗不是一件好玩的事,那是要死人的,很多人都心动了。

  打与不打,议与不议?在晋军中引起了第一次争论。

  这或许也是赵绵泽做些决定的真正用意,晋军里,总有一些人是不想打的,不想打的与想打的,就会生出矛盾。任何一个组织的瓦解崩溃,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内乱甚为外乱。若是晋军内部有了派系之争,就算不能推毁他们坚固的堡垒,至少可以为赵绵泽调兵援手争取到时间。

  近半个月的纷争,闹得沸沸扬扬。

  可谁也没有想到,最后忍无可忍的赵樽,一把撕毁了议和文书。

  半身戎马,一路踩着鲜血走到这一日,半壁江山在望,他没法收手。

  若是收手,他如何对得住阿七?拿什么来接她回来,娶她过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