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他别有风趣 第37节(2 / 7)
赈灾有力,万州情况已经稳定,袁彻说自己七日后就会回京城。
黎又蘅写了一封回信,取来袁彻给她刻的玉印,在末尾盖了章。她将信封好,让人送出去,又往徐应真屋里去,给她报信。
“郎君的差事办得差不多了,说是七日后就会归家。”
徐应真点头道:“天越来越冷了,还是早些回来好。”转而又说:“前两日太后给官眷们下了赏赐,待会儿我要进宫去谢恩,又蘅,家里你看顾着。”
黎又蘅说好,帮着徐应真梳妆。
徐应真出了门,乘着马车往宫里去。
平日里她们这些官眷时不时地会进宫陪同太后妃嫔们叙话,徐应真习惯于应对这样的场面。今日是为着谢太后赏赐而来,一共十几位夫人前来拜谢,徐应真同相熟的韩夫人坐在一起,她话少不爱现眼,太后问话,她答过几句便不再吭声。
聊了一会儿家常,太后感慨起来:“瞧着你们都阖家圆满,子孙绕膝,我是真羡慕呐。”
太后只生了当今圣上一个孩子,圣上刚登基时,太后还垂帘听政过几年,后来虽退居后宫,但一直不甘松开对权力的掌控,手不断地往前朝伸,这么一来,同圣上母子之间的距离就远了,似乎唯一的儿子也成了对手,让她不由得感到亲缘淡薄。但说到底,如今的局面也是她自己促成的,所以她这句感叹,大概半真半假,官眷们听听得了,只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以作安慰。
袁家二房的吴氏今日也来了,颇为积极,“太后娘娘作何来羡慕我们?皇室子弟一个顶十个,哪里是我们家里那些小子可以比的。”
太后笑道:“圣上孩子少,梁王幼时就病弱,记得四岁时发了场病,险些没活过来,如今大了,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是没有什么值得操心的了。”说到此处,她不动声色地看了徐应真一眼。
“五皇子年纪尚小,我替圣上养着,有他在身边,我这宫里也不那么冷清了。”
众人心里都明白,太后是想扶持五皇子,不敢多言。
太后又道:“人上了年纪,就图个人气儿,你们也常进宫陪我说说话,解解闷儿。”
吴氏眉飞色舞地说:“承蒙太后娘娘抬举我们,我们巴不得天天地来您这儿凑热闹呢。”
↑返回顶部↑
黎又蘅写了一封回信,取来袁彻给她刻的玉印,在末尾盖了章。她将信封好,让人送出去,又往徐应真屋里去,给她报信。
“郎君的差事办得差不多了,说是七日后就会归家。”
徐应真点头道:“天越来越冷了,还是早些回来好。”转而又说:“前两日太后给官眷们下了赏赐,待会儿我要进宫去谢恩,又蘅,家里你看顾着。”
黎又蘅说好,帮着徐应真梳妆。
徐应真出了门,乘着马车往宫里去。
平日里她们这些官眷时不时地会进宫陪同太后妃嫔们叙话,徐应真习惯于应对这样的场面。今日是为着谢太后赏赐而来,一共十几位夫人前来拜谢,徐应真同相熟的韩夫人坐在一起,她话少不爱现眼,太后问话,她答过几句便不再吭声。
聊了一会儿家常,太后感慨起来:“瞧着你们都阖家圆满,子孙绕膝,我是真羡慕呐。”
太后只生了当今圣上一个孩子,圣上刚登基时,太后还垂帘听政过几年,后来虽退居后宫,但一直不甘松开对权力的掌控,手不断地往前朝伸,这么一来,同圣上母子之间的距离就远了,似乎唯一的儿子也成了对手,让她不由得感到亲缘淡薄。但说到底,如今的局面也是她自己促成的,所以她这句感叹,大概半真半假,官眷们听听得了,只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以作安慰。
袁家二房的吴氏今日也来了,颇为积极,“太后娘娘作何来羡慕我们?皇室子弟一个顶十个,哪里是我们家里那些小子可以比的。”
太后笑道:“圣上孩子少,梁王幼时就病弱,记得四岁时发了场病,险些没活过来,如今大了,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是没有什么值得操心的了。”说到此处,她不动声色地看了徐应真一眼。
“五皇子年纪尚小,我替圣上养着,有他在身边,我这宫里也不那么冷清了。”
众人心里都明白,太后是想扶持五皇子,不敢多言。
太后又道:“人上了年纪,就图个人气儿,你们也常进宫陪我说说话,解解闷儿。”
吴氏眉飞色舞地说:“承蒙太后娘娘抬举我们,我们巴不得天天地来您这儿凑热闹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