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此事叶隐的确斟酌过,遂从容起身,“浮费弥广已是既定之实,此事重在开源节流。可如何开源,又如何节流?有道是,财者,乃国之命而万事之本也,国依之存亡,事顺其成败,但论财为首位,斯以为非也。”

  柳浦和顺势问:“为何?”

  叶隐:“财之重,不可撼,可万民乃国之根,当为首位。无源何流?是以节源之重,源始于万民。”

  柳浦和听闻,眼中带上些许欣赏之色,又问:“何为?”

  叶隐冷静回答:“建越通商,朝廷视其为国策,遂大力修改河道,平定沿海诸侯纷乱,下治如何?既求通商外贸,何不归商权与民,官统其制,使其开源。”

  柳浦和刚起的赞许骤落,摇头道:“大齐重文轻商,此举不可。”

  着急开通建越港口一事他也觉得不妥,但皇上与新任户部尚书甚是看重,他正愁该如何劝解皇上收回成命,听陆寒知方才一言确实有些道理,或可以讨论商权归民一事,暂缓通商时间。

  叶隐反问:“为何不可,轻商非抑商,还民行商亦非重商,此二者非同事。”

  这世道并不是非黑即白,寻求融合才是长久之计。

  柳浦和怔然,仍不赞同:“此非一日之功。”

  叶隐笑了笑:“大齐绵延百年,亦非一日之功。”

  若不早日得出治理之策,大齐怕是撑不了太久。

  谢承熠见柳浦和不说话了,求知若渴地问:“陆侍郎,你说了开源,那如何节流呢?”

  叶隐面朝太子微微行了一礼,再道:“是以《易经》水泽节一卦所见,‘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朝廷可制定典章制度和必要的礼仪法度来作为行事的准则,以此来节制百姓。但此处提到的节流并非截断之意,培植财源尤重,引流往复,方得循环。”

  “好!”谢承熠忍不住夸赞,连声叫好,一时忘了先前与柳浦和的谈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