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开霁 第285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贤勤缓慢落座。他瞥眼一看,对面的一把木椅上,坐着一个老熟人。

  此人名叫温良平,今年四十三岁,吴州绣城人,原是昭宁十二年的进士,曾在户部任职。后来她辞官归乡,又在绣城开办了几所私塾,做了十多年老师,桃李满天下。绣城读书人对她推崇备至,她竟成了华瑶的座上宾。

  温良平抱拳作礼:“草民参见朱大人。”

  温良平毕竟是个进士身份,又得了华瑶青睐,不容小觑,朱贤勤立即回礼,又转向华瑶:“承蒙陛下召见,若能为陛下分忧,微臣不胜荣幸。”

  华瑶一语惊人:“朕打算在京城设立农工商总局,在秦州、吴州两个省份开设学堂、书院、医药局、育婴堂,改革吴州农司,选用优秀人才,等到时机成熟之后,便能把新政推广到全国各地,惠及天下民生。”

  第255章 成大业 废除贱籍,指日可待

  朱贤勤十分震惊:“微臣愚钝,斗胆请教陛下,您说要在秦州和吴州开设学堂,那学堂传授的课业,可还是四书五经?”

  华瑶语调平静:“吴州已有新式学堂,朕也不过是推波助澜。”

  吴州的新式学堂,与老式私塾全然不同。学堂设立五门学科,包括算术、经史、修身、书法、财赋。

  这一门“财赋”大有讲究,原是“财货赋税”的统称,课业内容条理分明,讲述吴州财政、税制、货物品类。

  大概一百年前,兴平帝当政时期,朝廷设法打压吴州世家贵族,此后世家没落,吴州农业、工业、商业兴起。吴州盛产细盐、精铁、米粮、茶叶、脂粉、以及各类布匹、丝绸,民间称之为“绫罗绸缎之乡,绢丝锦纱之地”。本地商户、工匠经营多年,积攒了不少家产,不求儿女考取功名,只求儿女能够顺利继承家业。由此,新式学堂应运而生。

  前任绣城知府曾经主办了八所新式学堂,在绣城广受欢迎。可惜好景不长,昭宁二十一年,皇帝把他贬为庶民,他回到家乡,不久后郁郁而终。

  朱贤勤坐立不安:“绣城现在还有八所新式学堂,是由官府承办的,学生来自富贵人家,修习课业以经书为主,以财赋为辅……”

  所谓“经书”,还是“四书五经”。

  朱贤勤小心翼翼道:“古人云,‘立修齐志,读圣贤书,存忠孝心,行仁义事’,纲常伦理是治国之本,世上没有一个读书人敢违逆。臣以为,不论学堂开设了何种学科,忠君爱国总要摆在第一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