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3 / 7)
“有眼无珠,错把珍珠当鱼目,不配为官。”
骂完四皇子就走了,同时也让对方大失颜面。因为四皇子打脸打的很爽,所有人都知道了那位翰林大人误把珍珠把当鱼目的事。
想到同僚探究和带着讥讽的眼神,那位被四皇子骂了的翰林一怒之下便上了奏折。根本忘记了自己参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皇帝、贵妃和太子最宠爱的四皇子。
再加上他自己修身不正,有眼无珠,第二日便被皇帝训斥一顿,罢了他的官。他做下的事已成了众臣间的笑话,甚至还有人猜测,是不是他故意把孤本说成是假的,好贪图人家的孤本啊?
这样的说法,赞同的人不在少数。都认为是他起了贪念,才故意这么说的。不然为啥看也不看就说人家的是假的,还从百两银子压价到了五两。
越想越是这么回事,所以那位被罢了官的翰林,无颜再留京城,悄悄带着家人反回老家乡下,此后再无人的消息。
“难道他真的贪图对方的孤本,又不想出这以多银子才故意说只值五两的吗?”
四皇子挠了挠头,问伴读。
几名伴读面面相觑,其实他们也不知道,只是大家都这么传,所以才都这么说的。现在四皇子问他们,他们自己也说不出来,究竟是故意还是真不懂,只有那位翰林自己知道吧!
“你啊你啊,一天不盯着就惹事生非。”
淑宁戳了戳小儿子的脑袋,幸好这一次错的并非是熠儿,否则光是御史的那张嘴,就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儿也不是故意的啊!谁让他当时那般过份,一百两银子的书被他压价到五两,真是丢尽了天下读书人和当官人的脸。”
四皇子不认为自己错了,所以为自己辩解。好在淑宁也不是真怪他做错了,而是让他下一次再委婉一些,不要闹到人尽皆知,对方下不了台。
虽然在淑宁看来,那翰林也不算什么栋梁之材,少他一个国家也少一份俸禄。只是四皇子做为大夏皇子,做事不能这样落人口实。
“儿子知道了,以后会委婉一点的。”
↑返回顶部↑
骂完四皇子就走了,同时也让对方大失颜面。因为四皇子打脸打的很爽,所有人都知道了那位翰林大人误把珍珠把当鱼目的事。
想到同僚探究和带着讥讽的眼神,那位被四皇子骂了的翰林一怒之下便上了奏折。根本忘记了自己参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皇帝、贵妃和太子最宠爱的四皇子。
再加上他自己修身不正,有眼无珠,第二日便被皇帝训斥一顿,罢了他的官。他做下的事已成了众臣间的笑话,甚至还有人猜测,是不是他故意把孤本说成是假的,好贪图人家的孤本啊?
这样的说法,赞同的人不在少数。都认为是他起了贪念,才故意这么说的。不然为啥看也不看就说人家的是假的,还从百两银子压价到了五两。
越想越是这么回事,所以那位被罢了官的翰林,无颜再留京城,悄悄带着家人反回老家乡下,此后再无人的消息。
“难道他真的贪图对方的孤本,又不想出这以多银子才故意说只值五两的吗?”
四皇子挠了挠头,问伴读。
几名伴读面面相觑,其实他们也不知道,只是大家都这么传,所以才都这么说的。现在四皇子问他们,他们自己也说不出来,究竟是故意还是真不懂,只有那位翰林自己知道吧!
“你啊你啊,一天不盯着就惹事生非。”
淑宁戳了戳小儿子的脑袋,幸好这一次错的并非是熠儿,否则光是御史的那张嘴,就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儿也不是故意的啊!谁让他当时那般过份,一百两银子的书被他压价到五两,真是丢尽了天下读书人和当官人的脸。”
四皇子不认为自己错了,所以为自己辩解。好在淑宁也不是真怪他做错了,而是让他下一次再委婉一些,不要闹到人尽皆知,对方下不了台。
虽然在淑宁看来,那翰林也不算什么栋梁之材,少他一个国家也少一份俸禄。只是四皇子做为大夏皇子,做事不能这样落人口实。
“儿子知道了,以后会委婉一点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