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9)(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村民们对待常仪韶和谢青棠这两个外来的青年人很是热情,随意地用手一指,便给她们道明了方向。

  江高老人的家其实就在村口不远处,他的门口堆积的树木数不清,一艘上了年数的船横在前方,它不再下水,而是用来堆积用不了的杂物。

  江高的父亲、爷爷都是船匠,算得上是祖传的技术,只不过到了江高儿子这一辈却断了,他的儿子并不愿意学这门手艺,江高在无奈之下只能找其他的学徒,六十多年弟子不少,可真正留下的只有两个,如今搬到了另一个地方造江船可惜不能够当作主业了。

  江高的儿子是个憨厚的中年人,只不过在提及执拗的父亲时,还是有几分对造江船的不满。社会日益发展,完善的陆上道路网以及机械技术,使得木制的江船成为过去式,捕鱼的人也不再撑着船篙在江上拉网,而是随着炮火隆隆的声响,直接在江上炸鱼,当然,现在这种方式也已经少去了。不赚钱让很多船匠转职,到了现在,整个村子只剩下江高老人在坚守。

  谢青棠听着江高老人口述过去的事情,江上的繁华在他的讲述中缓慢重现。

  老人现在年纪大了,其实也不怎么花费长时间造船了,只不过在采访过程中,江高仍旧是到了作坊中,拿着船钉、竹条等给谢青棠她们做个示范。一艘船二十多年的寿命,可现在好像都不怎么需要了。老人笑着开口,眉眼间却是难以掩饰的落寞。

  比之存留在博物馆中的民间手工艺,他们这一类群体更是不幸,似乎只能在岁月中慢慢消逝。

  对江高老人的采访持续了三个小时,只不过谢青棠和常仪韶二人并没有离开,而是住在了江叶村。这座村子的人曾经靠着捕鱼为生,老人的生涯中总会遗留着对江船的印象。既然来到了此处做一个访谈,她想要做得更好一些。

  傍晚的时候,谢青棠消失了一阵子,正当常仪韶准备出门寻找的时候,她拎着一篮子的野菜回来大多是热情的村民所赠。

  村子里的简陋客栈有小厨房,给了常仪韶施展自身厨艺的机会。

  木匠、铁匠、纺织还有那么多遗落的地方。谢青棠眯着眼,语调中藏着不尽的感慨,她抬眸望着常仪韶,又道,我以为我会停在民博的,可现在看来,那儿未必是个终点。

  我想,我可以当个吟游歌手,行走四方将一切传唱。可能留不住那些消失的手艺,但至少,能够让人找到它们曾经存在过。

  这样很好。常仪韶的眸光停留在了谢青棠的脸上,被她的兴致感染。曾经盘桓在心中的念头因为谢青棠的出现得以重现,她不再是那条死寂的河水,而是随着春风出山涧。

  就是常老师你要多练练。谢青棠打量着常仪韶,她单手托着下巴,笑容灿烂,以后还要背着摄像机和吉他呢。

  她们在江叶村留了三天,两天采访,而最后一天则是四野寻春,不辜负这个烂漫的春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