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的舔穴1(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清沐在成功平衡牵制各部、极力避免一家膨胀或者勾连结党的帝王术上,做的很好。

  只是做的太好也有缺处。

  如今的六部虽能各司其职、各务其事上做的全无挑剔,但一涉及极其重大、需要各部合作事务上,往往会出现一些决策分歧。

  譬如今日殿堂之争。本来是让工部与礼部合作就能成的事,偏偏在第一个步骤,由吏部向女帝推荐担理公事的人员名单时就有了争议。

  原来前些时日,吏部主张改良科举制时,礼部为反对而列举诸例,言说祖法不可违逆。两部在朝堂上争的几乎剑拔弩张,势同水火,也因此结仇。

  如今礼部人员派遣之事落于吏部身上,吏部尚书祁舒凌难免不夹带私人恩怨。

  他前几日便上书荐工部尚书简焘安主事,礼部尚书宇轩逸从协。

  宇轩逸一闻言,瞬间脸黑了大半。

  虽然大兴了土木,但这国师大典事无巨细均是由礼部策划,连祭祀时辰都由礼部商榷。如今操办之际却要他让位于工部主事。

  吏部在这是借礼部的劳,献工部的功,借花献佛,这是其一。

  况且清沐素不喜铺张浪费,行求神拜佛之事,在此类的拨款本来就少。

  礼部即使按最高级别的法例支出钱财,行这百年间未办的重大祭祀之事亦难如刀尖起舞。

  如今工部兴建房屋所耗之财,亦牵扯进国典活动的一部分,加进了礼部祭礼支出。苦不堪言,这是其二。

  况且一些支项由礼部报销,却是工部采买筑建,个中环节颇多,很难确保工部之人不趁机贪利。但工部由尚书简焘安管事,宇轩逸身为礼部尚书无法插手。鞭长莫及,这是其三。

  所以礼部正是进亦忧,退亦忧,进退两难的时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