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安思顺(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眼下看来,安思顺还是没有反唐之意的。

  其实李瑁敢如此试探安思顺也与安思顺的出身有关。安思顺虽与安禄山是堂兄弟,但他的背景却和安禄山大不相同。

  安禄山起于微末,是被前范阳节度使张守一步步提拔出来的,与大唐渊源不深。而安思顺则不同,安思顺之父乃前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

  安思顺世受唐恩,少年从军,至今戍边已有四十年,对大唐很是忠贞,早就把自己当做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唐人。

  确定了安思顺眼下的情况后,李瑁放下了心,这才翻身下马,亲自将安思顺扶了起来。

  “安帅请起,安帅为国戍边,每日军务繁忙,自然不能事无巨细地顾及到各处,本王岂会怪罪。”李瑁扶起安思顺,面色缓和地说道。

  安思顺见李瑁这么说,心里的惊惧和担忧终于放了下来。

  安思顺原本担心李瑁会将此事上奏朝廷,将罪名按在他的身上,如今李瑁既然已经这么说了,想必就不会再降罪于他了。

  安思顺道:“多谢殿下体谅,此事明日便遣人剿匪,臣一定给殿下一个合理的答复。”

  凉州城外的沙匪安思顺不可能不知道,他留着他们无非就是为了养匪自重,保证河西常有战事,稳固自己的地位罢了。

  养匪自重和造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养匪自重几乎是每个节度使都相互知晓,但不会戳破的默契了。

  安思顺如此,哥舒翰如此,就连李瑁在剑南也是如此。

  李瑁明明有实力,但却没将南诏一棍子打死,留了口气,为的就是养匪自重,巩固他在南疆的地位。

  令飞云在河西多年,安思顺本也没想着将他彻底弄死,但如今他得罪了李瑁,那他就非死不可了。

  令飞云的死活李瑁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安思顺的态度,李瑁摆了摆手,挥退安思顺的左右,对安思顺低语道:“沙匪的死活本王不在乎,本王只在乎他身后的人。区区一个沙匪决不敢动本王,安禄山的人想必也到了姑臧,安帅可以帮本王安排一下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