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凉州(2 / 3)
这也是为何安史之乱后,大唐西北局势崩裂,吐蕃大肆入侵西北。西北大规模失守,安西与长安的联系中断,而安西四镇却还是靠着数万兵卒又坚守了四十余年。
待贞元年前,安西四镇告破,城破之时敌军入城,安西老卒已经满头花白,垂垂老矣,终是为大唐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安西劲旅,壮烈如斯,已然成为盛唐最后残存的风骨和骄傲。
李瑁一想起这些,心里总是突然而来的震撼。如今有他在,他绝不会让安西四镇的悲烈再次出现在大唐的历史上,不会让几代安西人的心血付诸流水。
“本王把你从封常清那边扣下来,不准你前往洛阳,你可有埋怨本王?”
几日出行前,李瑁借口河西流匪众多,请旨要陌刀军兵马使李嗣业率领三百陌刀军亲自护送他前往凉州。
李嗣业当时正好带着陌刀军在长安受赏,倒也方便地很,李隆基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便同意了李瑁的请求。
李嗣业听李瑁这么说,连忙道:“末将不敢,殿下这是看得起末将。末将奉皇命护送殿下西行,本就是职责所在。”
此时的李嗣业还不是日后那个纵横天下的骠骑大将军,在李瑁面前还只是一个位卑职微的兵马使,说话自然谨慎许多。
李瑁听着李嗣业的话,扭头看向了洛阳的方向,悠悠叹道:“陌刀军乃安西精锐,天下雄兵,无论是平定叛乱还是镇守西北均有大用,本王总不能眼看着你们都折在洛阳吧。”
李嗣业毕竟也是安西的将领,听到李瑁的话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不解地问道:“殿下不好看此次,封帅平乱吗?”
李瑁道:“封常清是高仙芝从下面一手提拔上来的,确实是个难得的将才,但他此去洛阳平乱,必然还是败多胜少,甚至能不能守住洛阳都是两说。”
李嗣业道:“封帅乃当世名将,洛阳更是大唐东都,天下重镇,安禄山想要攻破洛阳恐怕不易吧。”
自打大唐立国以来,虽边线战乱无数,但还从没有哪一次是能够威胁到洛阳安危的,李嗣业一听李瑁说洛阳都有可能失守,一下子有些难以接受。
李瑁倒是耐着性子解释道:“前些日在大殿之上,封常清将河北兵败归结于天下承平已久,人心不稳,毕思琛不善军事所致。毕思琛确实是个庸将,人心也着实不稳,但这些都不是战败的最大原因,战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在于朝廷太过轻视安禄山的叛乱了。毕思琛如此,封常清亦是如此。安禄山盘踞河北十年,河北军上下二十万人的将领俱是他的心腹,岂是轻易就能取胜的?”
↑返回顶部↑
待贞元年前,安西四镇告破,城破之时敌军入城,安西老卒已经满头花白,垂垂老矣,终是为大唐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安西劲旅,壮烈如斯,已然成为盛唐最后残存的风骨和骄傲。
李瑁一想起这些,心里总是突然而来的震撼。如今有他在,他绝不会让安西四镇的悲烈再次出现在大唐的历史上,不会让几代安西人的心血付诸流水。
“本王把你从封常清那边扣下来,不准你前往洛阳,你可有埋怨本王?”
几日出行前,李瑁借口河西流匪众多,请旨要陌刀军兵马使李嗣业率领三百陌刀军亲自护送他前往凉州。
李嗣业当时正好带着陌刀军在长安受赏,倒也方便地很,李隆基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便同意了李瑁的请求。
李嗣业听李瑁这么说,连忙道:“末将不敢,殿下这是看得起末将。末将奉皇命护送殿下西行,本就是职责所在。”
此时的李嗣业还不是日后那个纵横天下的骠骑大将军,在李瑁面前还只是一个位卑职微的兵马使,说话自然谨慎许多。
李瑁听着李嗣业的话,扭头看向了洛阳的方向,悠悠叹道:“陌刀军乃安西精锐,天下雄兵,无论是平定叛乱还是镇守西北均有大用,本王总不能眼看着你们都折在洛阳吧。”
李嗣业毕竟也是安西的将领,听到李瑁的话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不解地问道:“殿下不好看此次,封帅平乱吗?”
李瑁道:“封常清是高仙芝从下面一手提拔上来的,确实是个难得的将才,但他此去洛阳平乱,必然还是败多胜少,甚至能不能守住洛阳都是两说。”
李嗣业道:“封帅乃当世名将,洛阳更是大唐东都,天下重镇,安禄山想要攻破洛阳恐怕不易吧。”
自打大唐立国以来,虽边线战乱无数,但还从没有哪一次是能够威胁到洛阳安危的,李嗣业一听李瑁说洛阳都有可能失守,一下子有些难以接受。
李瑁倒是耐着性子解释道:“前些日在大殿之上,封常清将河北兵败归结于天下承平已久,人心不稳,毕思琛不善军事所致。毕思琛确实是个庸将,人心也着实不稳,但这些都不是战败的最大原因,战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在于朝廷太过轻视安禄山的叛乱了。毕思琛如此,封常清亦是如此。安禄山盘踞河北十年,河北军上下二十万人的将领俱是他的心腹,岂是轻易就能取胜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