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杨国忠拜相(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瑁看着李泌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也不禁笑道:“你倒是看的开,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咱们恐怕很难在朝中立足了。”

  李泌将桌案上的密信拿起,凑在火炉上缓缓烧掉。

  李泌看着密信逐渐化为灰烬,摇头笑道:“如今杨家正得势,殿下何必要在长安和杨国忠一较长短,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听着李泌的话,李瑁眼睛一亮,问道:“长源是让本王回剑南?”

  “难道殿下不愿回镇吗?”李泌看着李瑁反问道。

  李瑁忙回道:“本王自然愿意,只是朝中局势微妙,父皇恐怕不会同意吧。”

  李泌道:“若是以往,皇上自然不会同意,可是如今,他未比还会执着于将殿下扣在长安。”

  “此话怎讲?”李瑁接着问道。

  李泌回道:“皇后产子,殿下已非制衡太子的唯一人选,此时殿下是否丢在长安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更何况,如今皇后志在辅佐英王为储,殿下留在长安只会碍事,她一定会想方设法劝陛下外放殿下,到时殿下外放的机会不就来了。”

  杨玉瑶一介妇孺,虽然有些聪慧,但眼光却不必李泌这般远视,看不到如今大唐致命的外患。在她看来,长安才是争夺皇位的关键所在,若是能将李瑁外放,她自然是乐意的。

  李瑁想到这些,心中大振,只要他回了剑南,他便能提雄师二十万,坐西南半壁以观局势,虎视天下,立于不败之地。

  -------

  李林甫倒台,杨家得势,升官发财的自然不只杨国忠一人,杨家子弟也是无一例外。

  杨国忠的长子杨暄,年才二十有三,少时跟着杨国忠居于蜀中,也是不学无术之辈,虽不能说是大字不识,但才学确实是没有半点,连封简单的策论都写不出。

  不过他的才干虽然平常,但饮酒作乐却是个中高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