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退戎书(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瑁的心思旁人自然不懂,在别人的眼中,李白只是一个善于写诗的浪荡才子,不过徒有几分虚名罢了,但在李瑁的眼中,他可是象征着大唐诗歌的巅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仙李白。

  李瑁研磨非仅为李白,而是在向辉耀千年的大唐诗歌致敬。

  “太白先生,墨已研好,可以动笔了。”过了片刻,一砚浓黑的好墨已经磨成,李瑁将它推到李白的手边,一脸郑重道。

  李白看了看砚台中的墨,又看了看李瑁满脸认真的模样,他的脸上顿时烧地滚烫。

  李白虽然自傲,但却不是刻薄之人。他今日在人前这般折辱李瑁,但李瑁却不见丝毫动怒,反倒对他礼敬非常,不见丝毫的不耐烦,李白不禁自己反省了起来,面色变得愈发地通红了。

  “李白谢殿下赐墨,李白之前多有冒犯之处,还望殿下见谅。”

  李白为人坦荡,亦是赤诚君子,心中想了也就做了,双手作揖,朝着李瑁便是一拜。

  笔墨纸砚俱已齐备,李白本就早有腹稿,手执兔毫,一边言辞刚正的复渤海国书行云流水般现于纸上。

  “大唐开元皇帝,诏渝渤海可毒,向昔石卵不敌。蛇龙不斗。本翰应运开天,抚有四海,将勇卒精,甲坚兵锐。颔利背盟而被擒,弄赞铸鹅而纳誓;新罗奏织锦之颂,天竺致能言之鸟,波斯献捕鼠之蛇,拂蒜进曳马之狗;白鹦鹉来自坷陵,夜光珠贡于林邑;骨利于有名马之纳,泥婆罗有良醉之献。无非畏威怀德,买静求安。高丽拒命,天讨再加,传世九百,一朝殆灭,岂非边天之咎徽,衡大之明鉴与!况尔海外小邦,高丽附国,比之中国,不过一郡,士马刍粮,万分不及。若螳怒是逞,鹅骄不逊,天兵一下,千里流血,君同频利之俘,国为高丽之续。方今圣度汪洋,恕尔狂悻,急宜悔祸,勤修岁事,毋取诛俗,为四夷笑。尔其三思哉!故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李瑁来唐三载有余,但先前因为要替李成器守孝的缘故,所以一直没有热热闹闹地过过新年,今年还是他的头一遭。

  从宫中出来,李瑁便向李隆基请了旨意,绕道熏风殿,准备将太华公主李婉一起接到寿王府。

  李瑁来到熏风殿时,太华公主正和江采萍在内室下棋。

  “阿兄,你可算来了。”李瑁刚一跨进熏风殿,太华公主穿着一身粉绒绣花的袄子,外面披着一件大红缎绣氅衣,俏生生的模样,迎面扑到了李瑁的怀里。

  李瑁轻轻捏了捏她粉嫩的脸颊,眼中露出对小妹独有的疼爱,宠溺地笑道:“你呀,今年都已经十四了,马上都到嫁人的年纪了,还是这般长不大,我看以后谁敢娶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