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第九十七章 小小失踪(2 / 4)
粮食丰收、边境安定,有朝臣出列奏请:“赵王治理有方,齐郡安定富足,岁末元旦将临,恳请赵王下诏,庆祝丰收,与民共庆。”
这个提议一出,群臣附和。
杨杲再聪明也毕竟是个十岁的孩子,听说有热闹有好玩的,自然高兴,当即准了,命司礼官员立刻开始筹备。
隋代春节,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从腊月初八的腊祭、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初八腊祭只是赵王率领文武大臣举行祭祀仪式,腊月二十三祭灶,也很简单。到了元旦正日,则需要祭祀天地、拜祭宗庙,群臣设宴共庆。不过,这些都谈不上与民同乐,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与官同乐。
真正与民同乐的日子是元宵节。
到了元宵节这日,赵王府外,扎起了五丈高的巨型花灯,灯下设赛台,悬赏征集灯联、诗文。各衙门外也扎了大型花灯。各店铺、民户门前,也都花灯高挂,即使家里再困难的,因为今年能够吃饱穿暖,也都挂上一两盏灯笼,虽然简朴,却也温馨。
罗成负责一城守卫,特别是这种全民共乐的时候,守卫任务更显得尤为重要。他好不容易把各处各部安排妥当了,已是酉时末,华灯早已点亮,处处光华,璨若星河。
但他却无心理会这些,只匆匆往顾小小位于城东的宅子赶过去。由于看花灯的人实在太多,马也无法骑了,他只能徒步在人群中匆匆穿行。
只是,天不遂人愿,虽然他心里急得不行,但人如潮涌,他又是逆流而上,走路的速度可想而知快不到哪里去。有了小半个时辰,顾小小的宅子还遥不可及。焦急中,罗成突然急中生智,匆匆挤出人群,转过一个屋角,寻个静谧的角落,攀着屋角翻上屋顶,沿着屋脊向着城东顾宅飞奔而去。
顾宅门前,也是灯火通明。虽没有赵王府的五丈灯台,却沿着屋檐长廊挂着一溜儿各式花灯。一个个精致玲珑,巧具匠心。
罗成一路越屋跨宇疾奔而至,真的到了顾宅,看着一片璀璨灯光,反而静下心来,不再焦急。他跳入院子中,甚至看了几盏廊檐下花灯上的灯谜,这才施施然掀开正屋门上悬挂的大红锦缎棉帘,走进屋门。
大概是家丁仆从们都去看灯了,院子和屋子里都静悄悄的。
罗成在门内微微驻足,屏息静听,就听到内室中,一个清浅绵长的呼吸,显见是个女子。
勾了勾嘴角,罗成伸手打理了一下疾跑微皱的衣袍,绕过屏风,向内室走去。
↑返回顶部↑
这个提议一出,群臣附和。
杨杲再聪明也毕竟是个十岁的孩子,听说有热闹有好玩的,自然高兴,当即准了,命司礼官员立刻开始筹备。
隋代春节,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从腊月初八的腊祭、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初八腊祭只是赵王率领文武大臣举行祭祀仪式,腊月二十三祭灶,也很简单。到了元旦正日,则需要祭祀天地、拜祭宗庙,群臣设宴共庆。不过,这些都谈不上与民同乐,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与官同乐。
真正与民同乐的日子是元宵节。
到了元宵节这日,赵王府外,扎起了五丈高的巨型花灯,灯下设赛台,悬赏征集灯联、诗文。各衙门外也扎了大型花灯。各店铺、民户门前,也都花灯高挂,即使家里再困难的,因为今年能够吃饱穿暖,也都挂上一两盏灯笼,虽然简朴,却也温馨。
罗成负责一城守卫,特别是这种全民共乐的时候,守卫任务更显得尤为重要。他好不容易把各处各部安排妥当了,已是酉时末,华灯早已点亮,处处光华,璨若星河。
但他却无心理会这些,只匆匆往顾小小位于城东的宅子赶过去。由于看花灯的人实在太多,马也无法骑了,他只能徒步在人群中匆匆穿行。
只是,天不遂人愿,虽然他心里急得不行,但人如潮涌,他又是逆流而上,走路的速度可想而知快不到哪里去。有了小半个时辰,顾小小的宅子还遥不可及。焦急中,罗成突然急中生智,匆匆挤出人群,转过一个屋角,寻个静谧的角落,攀着屋角翻上屋顶,沿着屋脊向着城东顾宅飞奔而去。
顾宅门前,也是灯火通明。虽没有赵王府的五丈灯台,却沿着屋檐长廊挂着一溜儿各式花灯。一个个精致玲珑,巧具匠心。
罗成一路越屋跨宇疾奔而至,真的到了顾宅,看着一片璀璨灯光,反而静下心来,不再焦急。他跳入院子中,甚至看了几盏廊檐下花灯上的灯谜,这才施施然掀开正屋门上悬挂的大红锦缎棉帘,走进屋门。
大概是家丁仆从们都去看灯了,院子和屋子里都静悄悄的。
罗成在门内微微驻足,屏息静听,就听到内室中,一个清浅绵长的呼吸,显见是个女子。
勾了勾嘴角,罗成伸手打理了一下疾跑微皱的衣袍,绕过屏风,向内室走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