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4 / 7)
秦昭也高兴弟弟能结交三五知己,于次日提出要见何大郎一面,不过是一位普通的年轻人,口齿伶俐,人也看着机灵。说起来,秦昭也觉得有几分面熟,当时他并未做他想,只当是缘分使然。
张盛嘀咕了好几回瞧着何大郎不顺眼,他又说不出来是哪里不动劲,言语攀扯间倒让大家打探出何大郎亲眼目睹张盛落魄狼狈的模样。
这是丢了面子,才觉得别人碍眼,众人一笑置之没把他当回事。
可惜,若是孟焕之在必警觉于张盛的反应,熊孩子的直觉准得连他自己也道不清来路,一点疏漏之后差点铸成大错,可已然失去的却是无可挽回,再后悔也是无济于事。
☆、199|第 199 章
长盛三十五年,大明宫含章殿内
汉白玉书案后,长盛帝挥笔蘸墨作画,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六尺山水水墨画赫然现于纸上,气势磅礴,御前随侍众人少不得齐声称好。
奉承天子也是极为讲究技巧,要恰到好处夸到正点上,又不能让九五至尊感觉你在刻意赞扬。
孟焕之在殿前行走近五年,干起这勾当是轻车熟路,几句话轻描淡写既哄得天子高兴,也不失自己的身份与风骨。
趁着长盛帝转身去捧茶碗的空当,孟焕之再细看两眼桌上的画作,依他的经验,天子真是笔力大不如从前,有几处笔起承落明显看出气力太弱。
年迈所致?不是,有八十老朽者行书作画仍是铮铮风骨。君上心衰,内里是百般煎熬,处理朝政大事也是力不从心,更重要的是千秋之后,谁来承担社稷?
不仅孟焕之关心太子的人选,满朝上下乃至后宫嫔妃皇子们都在翘首以盼,现存的四位皇子谁会是那个幸运儿?
桂王铁定没了机会,与他同母所出的六皇子尚年幼,八岁稚龄,虽说也有几分聪慧,可前头还有三位成年的哥哥,另外朱家举动频繁,反倒拖六皇子的后腿。立长不立幼众所周知的,长盛帝不会昏聩到挑个幼子继承大统。
楚王也是有几分才气和胆识,美不之足在于素日目无下尘,再者他与桂王斗得太狠,两人都有置对方于死地的心思。立他为太子,等同长盛帝要将朱贵妃母子三人置于险地任人宰割,看着也悬。
惟剩下五皇子,这位宫中的透明人看似平庸,读书学问都泛泛,却是当下最稳妥不过的人选。
↑返回顶部↑
张盛嘀咕了好几回瞧着何大郎不顺眼,他又说不出来是哪里不动劲,言语攀扯间倒让大家打探出何大郎亲眼目睹张盛落魄狼狈的模样。
这是丢了面子,才觉得别人碍眼,众人一笑置之没把他当回事。
可惜,若是孟焕之在必警觉于张盛的反应,熊孩子的直觉准得连他自己也道不清来路,一点疏漏之后差点铸成大错,可已然失去的却是无可挽回,再后悔也是无济于事。
☆、199|第 199 章
长盛三十五年,大明宫含章殿内
汉白玉书案后,长盛帝挥笔蘸墨作画,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六尺山水水墨画赫然现于纸上,气势磅礴,御前随侍众人少不得齐声称好。
奉承天子也是极为讲究技巧,要恰到好处夸到正点上,又不能让九五至尊感觉你在刻意赞扬。
孟焕之在殿前行走近五年,干起这勾当是轻车熟路,几句话轻描淡写既哄得天子高兴,也不失自己的身份与风骨。
趁着长盛帝转身去捧茶碗的空当,孟焕之再细看两眼桌上的画作,依他的经验,天子真是笔力大不如从前,有几处笔起承落明显看出气力太弱。
年迈所致?不是,有八十老朽者行书作画仍是铮铮风骨。君上心衰,内里是百般煎熬,处理朝政大事也是力不从心,更重要的是千秋之后,谁来承担社稷?
不仅孟焕之关心太子的人选,满朝上下乃至后宫嫔妃皇子们都在翘首以盼,现存的四位皇子谁会是那个幸运儿?
桂王铁定没了机会,与他同母所出的六皇子尚年幼,八岁稚龄,虽说也有几分聪慧,可前头还有三位成年的哥哥,另外朱家举动频繁,反倒拖六皇子的后腿。立长不立幼众所周知的,长盛帝不会昏聩到挑个幼子继承大统。
楚王也是有几分才气和胆识,美不之足在于素日目无下尘,再者他与桂王斗得太狠,两人都有置对方于死地的心思。立他为太子,等同长盛帝要将朱贵妃母子三人置于险地任人宰割,看着也悬。
惟剩下五皇子,这位宫中的透明人看似平庸,读书学问都泛泛,却是当下最稳妥不过的人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