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1 / 7)
没有最狠,只有更狠,当然上秦折的人历来都是独立特行,昔日燕京第一才子的名头不是白得的,文章绝妙犀利,堪称开国以来最大胆的文官。
长盛帝本就不痛快,阅过奏折气得差点吐血,气血翻涌那管人才不人才,怒火中烧掀了桌案,命锦衣卫锁拿杜谦。
这是一封不合规矩的奏折,从最初收到的人至亲自把它递到天子手中的内侍,个个心怀鬼胎。按理说,可以拦下,杜尚书得罪的人不少,杜谦的国蠹论更是得罪了满朝上下,有人乐得见他家倒霉。杜尚书也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落井下石的人多了去。
这一次,站在宫门外,听着小内侍尖细着噪子道:圣上不想见,孟翰林请回。
夜色深沉,大明宫亮如白昼,孟焕之背对无尽的黑暗,心中没了底。对,他只是一个小翰林,天子近臣不能代表什么,但愿明晨天子愿意见他。
☆、168|第 168 章
杜六郎甫一下狱,杜尚书为儿子上下奔走,全然不知他也成了众矢之的,司马家的弃子,北派文人眼中钉,一方弃之不顾,另一边群起而攻之,下场可想而知。
墙倒众人堆,天子也恼了杜家父子,下旨让杜润致仕告老还乡,杜家几个儿孙被批成筛子,人心惶惶下担忧自身处境,盼着早离燕京事非之地。
杜润却不肯,他最疼爱的幼子尚在诏狱中,无论如何也要把儿子捞出来,再提回乡的事。这一拖,他竟没能再有机会安然回乡。
落井下石的人瞅准杜家的死穴,又熟知天子的性情,三人成虎,长盛帝默许了对杜家的清查。砍倒杜家的旁枝末梢,众人把目光对准杜润。
杜润心胸狭小,骨子带着一股傲气,何曾受过这等气,几个儿子被革职他也被监查御史揪住不放,几下交加,也是年近花甲之年的老人,中了风症一病不起。
主管办案的人心中有分寸,不好直接逼死天子年幼时的伴读,如实向长盛帝禀告杜润病情,因此放杜家一马,放他们全家回乡。
杜家已成了落水狗,举家离京之时行动仓惶,只卷了贵重的金银细软,其实也没有多少好东西让他们拿,之前算是抄了一次家,顶好的东西都叫人搜走,剩了一些寻常器物。
杜家几位兄弟想救弟弟出来已是不能,他们能保住命都算不错了。
大太太打发人给杜家四奶奶——她的堂侄女小司马氏送去一百两银子和几张银票,为着都是司马家的女儿,也为她们同为长兄的弃子。秦家有幸保住身家,不然她也有这么一天,犹如丧家之犬逃离京城。
↑返回顶部↑
长盛帝本就不痛快,阅过奏折气得差点吐血,气血翻涌那管人才不人才,怒火中烧掀了桌案,命锦衣卫锁拿杜谦。
这是一封不合规矩的奏折,从最初收到的人至亲自把它递到天子手中的内侍,个个心怀鬼胎。按理说,可以拦下,杜尚书得罪的人不少,杜谦的国蠹论更是得罪了满朝上下,有人乐得见他家倒霉。杜尚书也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落井下石的人多了去。
这一次,站在宫门外,听着小内侍尖细着噪子道:圣上不想见,孟翰林请回。
夜色深沉,大明宫亮如白昼,孟焕之背对无尽的黑暗,心中没了底。对,他只是一个小翰林,天子近臣不能代表什么,但愿明晨天子愿意见他。
☆、168|第 168 章
杜六郎甫一下狱,杜尚书为儿子上下奔走,全然不知他也成了众矢之的,司马家的弃子,北派文人眼中钉,一方弃之不顾,另一边群起而攻之,下场可想而知。
墙倒众人堆,天子也恼了杜家父子,下旨让杜润致仕告老还乡,杜家几个儿孙被批成筛子,人心惶惶下担忧自身处境,盼着早离燕京事非之地。
杜润却不肯,他最疼爱的幼子尚在诏狱中,无论如何也要把儿子捞出来,再提回乡的事。这一拖,他竟没能再有机会安然回乡。
落井下石的人瞅准杜家的死穴,又熟知天子的性情,三人成虎,长盛帝默许了对杜家的清查。砍倒杜家的旁枝末梢,众人把目光对准杜润。
杜润心胸狭小,骨子带着一股傲气,何曾受过这等气,几个儿子被革职他也被监查御史揪住不放,几下交加,也是年近花甲之年的老人,中了风症一病不起。
主管办案的人心中有分寸,不好直接逼死天子年幼时的伴读,如实向长盛帝禀告杜润病情,因此放杜家一马,放他们全家回乡。
杜家已成了落水狗,举家离京之时行动仓惶,只卷了贵重的金银细软,其实也没有多少好东西让他们拿,之前算是抄了一次家,顶好的东西都叫人搜走,剩了一些寻常器物。
杜家几位兄弟想救弟弟出来已是不能,他们能保住命都算不错了。
大太太打发人给杜家四奶奶——她的堂侄女小司马氏送去一百两银子和几张银票,为着都是司马家的女儿,也为她们同为长兄的弃子。秦家有幸保住身家,不然她也有这么一天,犹如丧家之犬逃离京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