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与梨花同梦 第66节(3 / 7)
尚书令掖手咬牙,“此事必要严查到底,这朗朗乾坤下,竟有毒害天子的事发生,容这等祸患存于世,还有什么天理正道可言!”
臣僚们义愤填膺,誓要拿住幕后黑手,这时万里带着大理寺卿疾步进来,大理寺卿向太后回禀:“臣奉命严查了船上众人,审问至一名船工时有了发现。此人曾在大将军李再思府上做过护院,上月莫名离开李府,进了船坊。卑职询问他为何离开将军府,他一会儿说受将军慢待,一会儿又说家中老母要人照应,总之驴头不对马嘴,十分可疑。”
大将军李再思手握重兵,居功自傲,屡屡受御史台弹劾,陛下防他,将前朝公主指婚给他,是不久前才发生的事,这是朝野人尽皆知的。如今陛下被人毒害,他的护院又出现在舫船上,嫌疑实在巨大,请过了命,就可以盘查了。
齐王当机立断,下令大理寺卿:“立刻命人捉拿李再思,此事是否与他有关,严审之后自有论断。”
大理寺卿得了令,撒腿便去承办了。
齐王又对太后道:“李再思手中有兵权,捉拿了他,唯恐会引发那些旧部叛乱。儿已将戍守京畿的大军调至城外,若有异动,也好及时平叛。”
太后脑子里一团糟,长子不省人事,小儿子自然是最可信任的,也不问其它,烦躁地点了点头。
第73章
众臣工交换了下眼色, 虽然有些异议,但此时也不敢声张。
陛下无子,忽然遭逢骤变, 一切当然得听太后与齐王的安排。还记得早前陛下同众臣打趣, 说帝位未见得一定要留在权家, 这不过是以退为进的策略罢了。果真出了乱子,江山还得掌握在大宗,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兄终弟及是伦常, 谁敢置喙?
而齐王呢, 似乎也做好了准备,要为兄长挑起大梁了。他以前病恹恹的,只知道有他这个人存在, 谁也没拿他当回事。后来疾病痊愈, 入朝参与了政务, 迅速崭露头角,崛起之快, 令人震惊。
如今陛下忽然被毒害,悬案的矛头指向李再思,但最大的获益者是齐王。齐王趁着这个时机, 把二十里开外的驻军都调到城外, 说得好听是防止有变, 说得不好听,不就是兵临城下么。
太后作为妇道人家,并不过问政事, 朝中的官员们却立时窥出了端倪。斧声烛影的故事人人听过,但真到了这种时候, 谁又敢站出来多说一句。
宰相只得暂且安抚太后,“请太后保重金体,臣等祈盼陛下化险为夷,莫让这好不容易振兴的国家,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中。”
太后一下子像老了十岁,沉重地迈动步子,边挪步边道:“会好起来的,大家不必担心。这几日陛下无法临朝,朝政请宰辅与尚书省通力承办,若有不能决断的,与齐王商议。”
↑返回顶部↑
臣僚们义愤填膺,誓要拿住幕后黑手,这时万里带着大理寺卿疾步进来,大理寺卿向太后回禀:“臣奉命严查了船上众人,审问至一名船工时有了发现。此人曾在大将军李再思府上做过护院,上月莫名离开李府,进了船坊。卑职询问他为何离开将军府,他一会儿说受将军慢待,一会儿又说家中老母要人照应,总之驴头不对马嘴,十分可疑。”
大将军李再思手握重兵,居功自傲,屡屡受御史台弹劾,陛下防他,将前朝公主指婚给他,是不久前才发生的事,这是朝野人尽皆知的。如今陛下被人毒害,他的护院又出现在舫船上,嫌疑实在巨大,请过了命,就可以盘查了。
齐王当机立断,下令大理寺卿:“立刻命人捉拿李再思,此事是否与他有关,严审之后自有论断。”
大理寺卿得了令,撒腿便去承办了。
齐王又对太后道:“李再思手中有兵权,捉拿了他,唯恐会引发那些旧部叛乱。儿已将戍守京畿的大军调至城外,若有异动,也好及时平叛。”
太后脑子里一团糟,长子不省人事,小儿子自然是最可信任的,也不问其它,烦躁地点了点头。
第73章
众臣工交换了下眼色, 虽然有些异议,但此时也不敢声张。
陛下无子,忽然遭逢骤变, 一切当然得听太后与齐王的安排。还记得早前陛下同众臣打趣, 说帝位未见得一定要留在权家, 这不过是以退为进的策略罢了。果真出了乱子,江山还得掌握在大宗,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兄终弟及是伦常, 谁敢置喙?
而齐王呢, 似乎也做好了准备,要为兄长挑起大梁了。他以前病恹恹的,只知道有他这个人存在, 谁也没拿他当回事。后来疾病痊愈, 入朝参与了政务, 迅速崭露头角,崛起之快, 令人震惊。
如今陛下忽然被毒害,悬案的矛头指向李再思,但最大的获益者是齐王。齐王趁着这个时机, 把二十里开外的驻军都调到城外, 说得好听是防止有变, 说得不好听,不就是兵临城下么。
太后作为妇道人家,并不过问政事, 朝中的官员们却立时窥出了端倪。斧声烛影的故事人人听过,但真到了这种时候, 谁又敢站出来多说一句。
宰相只得暂且安抚太后,“请太后保重金体,臣等祈盼陛下化险为夷,莫让这好不容易振兴的国家,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中。”
太后一下子像老了十岁,沉重地迈动步子,边挪步边道:“会好起来的,大家不必担心。这几日陛下无法临朝,朝政请宰辅与尚书省通力承办,若有不能决断的,与齐王商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