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hi,一冉,感觉还好吗?”方秀也大方的说道,同时接下何荷允脱下的笨重外套,挂到衣帽架上。然后她脱大衣,何荷允帮她接下,也挂到衣帽架上。大半年不见,她和何荷允举手投足间似乎越来越有默契了。

  我偷偷去瞧古芝蓝,她脸上淡淡的,对此倒没表现出什么,只是转身把床头桌上的水杯拿去加了点温水递给我。

  ——希望她不会为此不开心就好。

  正好我渴得紧,接过杯子一口喝掉半杯,问何荷允:“你们怎么也来了?”

  她回得很轻描淡写:“来挖你啊。”

  后来我才知道,古芝蓝收到事故消息的第二天,就飞到西伯利亚来了,并且在她的通知下,何荷允和方秀也随后赶到。

  当时由于飓风肆虐,搜救队根本无法行动。她们顶着飓风强行把车开到附近来,了解了情况后,自己另行组建搜救队找我。她们这种极度危险的举动,被原本搜救队的队长多次发出严重警告。

  可你知道的,一个是古芝蓝,一个是何荷允,根本不可能听他的。

  然而到她们真的行动时,那队长却又毫不吝啬的借出很多设备。

  听这里的工作人员说,为了克服恶劣的条件、争取时间,她们放弃常用的掘进机,改用直径仅为90cm的小型钻头。不停的钻了100多小时,才终于找到我所在的坑洞。

  90cm的小型钻头,也就是说,那条长达3000多米的坑道,根本不足一米宽!而巩固土壁的方法,用了一种叫“光凝”的技术,老实说,这个我不懂,不过你可以去参阅何荷允发表的相应文章。相关技术已经收录在国际搜救蓝皮书里。

  何荷允正是爬进这条不足一米宽的坑道里,把我从地底3000米深处重新带回地面来。她们找到我的时候,我已经休克了。不得不说这是我命不该绝,恐怕再晚一点点,她们就只能把我的遗体送去阿尔科冷冻中心冻起来了。

  有朋友如此,实在是我人生最大的幸运。

  纵然这样,实在很难想象,竟然只用100多小时就能挖到地下3000米!何荷允说,全靠古芝蓝及时调来的那台性能数一数二的掘进机,当然咯,还有那几个顶级钻头。

  可是,有个搜救队的挪威人聊天时说起,他看过那台掘进机的参数,就算配上顶级钻头,在那样的土层里,也不可能挖这么快,实在是神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