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2 / 3)
听到那句“你亲眼所见,也不尽然就是真相”,贺初一怔。
是吗?她想起和王熊亲眼所见的一幕,崔彻那么做,难道另有隐情?她这么想,是不是太懦弱,太自欺欺人了?
崔彻将她的怔忡尽收眼底,在心中苦笑。
他三言两语便能散了宋娘子心中的阴霾,断得了别人的案子,却唯独断不了他跟贺初之间的这桩公案。
第78章 吃茶去
宋娘子走后,崔彻问起对宋娘子和柳陶的安顿。卓见素一一答了。
崔彻叮嘱:“在这件案子没结束之前,他们要一直留在安都。只是柳陶到了读书的年纪,要给他物色一位教书先生。”
卓见素道:“这点我倒是想到了,我的一位远房亲戚在安都办了间学塾,安都及邻县范围内的穷苦人家,可以把孩子送到那里免费读书。规模虽小,请来的先生却都学识渊博,我把柳陶也送了进去。不过既然他家并不贫寒,那束脩以后再交吧。”
卓韧说过,等时机成熟,他想为安都穷苦人家的孩子办间书院,两人都姓卓,难道他就是卓见素的那位远房亲戚?
“青莲的那位亲戚,难道是卓孤城?”
“正是,殿下认识?”
卓韧对桐林书院感兴趣,那日说得头头是道,似对书院的运作深思熟虑过。崔彻恍然,原来卓韧也想办一间类似的学塾惠及安都及邻县的孩童。
贺初道:“有过几次照面。没想到卓兄的学塾已经有了规模,我还以为它尚处于构想阶段。”
崔彻暗自腹诽,桐林书院也没见她那么神往:“青莲和卓先生关系亲近吗?”
卓见素道:“没见过面,我叔公受卓先生委托,管理那家学塾。听叔公说,卓先生与京中贵人结交,身份颇为神秘,我不敢攀附。但对他这桩事,打从心底是佩服的。”
↑返回顶部↑
是吗?她想起和王熊亲眼所见的一幕,崔彻那么做,难道另有隐情?她这么想,是不是太懦弱,太自欺欺人了?
崔彻将她的怔忡尽收眼底,在心中苦笑。
他三言两语便能散了宋娘子心中的阴霾,断得了别人的案子,却唯独断不了他跟贺初之间的这桩公案。
第78章 吃茶去
宋娘子走后,崔彻问起对宋娘子和柳陶的安顿。卓见素一一答了。
崔彻叮嘱:“在这件案子没结束之前,他们要一直留在安都。只是柳陶到了读书的年纪,要给他物色一位教书先生。”
卓见素道:“这点我倒是想到了,我的一位远房亲戚在安都办了间学塾,安都及邻县范围内的穷苦人家,可以把孩子送到那里免费读书。规模虽小,请来的先生却都学识渊博,我把柳陶也送了进去。不过既然他家并不贫寒,那束脩以后再交吧。”
卓韧说过,等时机成熟,他想为安都穷苦人家的孩子办间书院,两人都姓卓,难道他就是卓见素的那位远房亲戚?
“青莲的那位亲戚,难道是卓孤城?”
“正是,殿下认识?”
卓韧对桐林书院感兴趣,那日说得头头是道,似对书院的运作深思熟虑过。崔彻恍然,原来卓韧也想办一间类似的学塾惠及安都及邻县的孩童。
贺初道:“有过几次照面。没想到卓兄的学塾已经有了规模,我还以为它尚处于构想阶段。”
崔彻暗自腹诽,桐林书院也没见她那么神往:“青莲和卓先生关系亲近吗?”
卓见素道:“没见过面,我叔公受卓先生委托,管理那家学塾。听叔公说,卓先生与京中贵人结交,身份颇为神秘,我不敢攀附。但对他这桩事,打从心底是佩服的。”
↑返回顶部↑